「連皺紋都會演戲」的陶澤如:不能讓演戲成為一種經商的手段

2019-08-28     平行侃娛樂

本文為「平行娛樂-葉公子」原創

提起老演員陶澤如的名字,很多觀眾會一臉懵,這個人是誰?

但若提起他的戲,你肯定會恍然大悟。

陶澤如曾是《天網》中的趙天祥,曾是《百鳥朝鳳》中的焦三爺,曾是《雞毛飛上天》中的金水叔。

他曾出演過無數個電影電視劇中的小人物,嫻熟的演技,連皺紋都會演戲的面孔,讓觀眾都記憶深刻。

但多年來,陶澤如始終處於一個「戲紅人不紅」的怪圈中,非常可惜。

今天就聊聊這位老爺子的演藝圈之路。

——葉公子說

01金水叔

《雞毛飛上天》中的金水叔,讓很多人再一次見識到了老戲骨陶澤如的演技。

他的演技中沒有什麼華麗誇張的色彩,對人物也不讚揚,也不醜化,有的更多是內心深處的描繪。

金水叔身上帶著很多同時代色彩的東西,他有血有肉,善良重情義,也隨波逐流。

他從雞毛換糖的小買賣人,換上中山裝成了鎮長,中間從人物外貌到心理的刻畫都非常的到位。

他對陳江河的愛護和對駱玉珠的討厭相互輝映,讓觀眾對他又愛又恨,痛恨中又夾雜著溫情。

金水叔對陳江河的「自以為的好」和那個時代的老人很相似。

他將一個善良又不執著,執拗又不市儈,會看風向又不和生活死磕的金水叔,飾演到了觀眾的心裡。

就如駱玉珠所說:金水叔是他們的主心骨,有您在,我們心裡才踏實。

陳金水的各種變化貫穿整部劇,觀眾從最初對他的喜愛,慢慢變成討厭,又變成痛恨,又變成理解,又變成同情。

他用自己紮實的演技,成功刻畫了陳金水。

金水叔的扮演者就是陶澤如。

陶澤如,1953年臘月出生在長江邊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個京劇票友,從小喜歡在家練嗓,陶澤如從小喜歡聽父親唱戲。

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基因,陶澤如的嗓子也是天生的好,也從小很喜歡唱戲。

七十時代,戲曲正在沒落,電影還沒有成為主流文化,話劇則剛剛抬頭,成為大眾的最愛。

1973年,陶澤如考入了南京藝術學院開始學習話劇,1977年,他正式成為南京話劇團的一位話劇演員。

原以為進入話劇團之後,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工作過日子了,誰知道,話劇團的工作安排很少,多數時間都很清閒。

這段時間是陶澤如人生中最迷茫的時期,話劇團任務很少,連演配角的機會都很難得,更甭說主角了。

陶澤如是個閒不住的人,總想找點兒事充實一下自己的生活,就去學畫畫,學雕塑來打發時間。

中山陵附近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一到下午時分,他就拿著畫夾去那邊寫生,從春天到冬天,日日不落下,時至今日,他依然有畫畫的習慣。

除此之外,他還學習了一段時間的雕塑和聲樂,偶爾還會去電台做主持,陶澤如把自己的業餘生活安排的非常豐富,不但增加了個人的藝術修養,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技能。

2018年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陶澤如老師還現場唱了義大利名曲《我得太陽》,高亢的嗓音讓現場的嘉賓都大吃一驚,朱時茂還開玩笑說:「戴玉強都不如你唱的好。」

可見陶澤如當年在這些「業餘活動」上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陶澤如說:「當時就想,除了演戲得會一些其他的生活技能,不管什麼技能應該都有一定的共同性,對以後表演也有幫助。」

那時候,他還喜歡約上三五個同事一起打籃球,一起爬山,一方面能增加同事之間的默契度,一個是能鍛鍊身體。

「人的成長路上,不同的年齡段追求的東西都是不同的,當時就想多增加點兒生活閱歷,讓自己的表演也能逐步成熟和更豐富。」——陶澤如

這些豐富的生活經歷,後來都被陶澤如運用到了表演中。

02表演之路

陶澤如出演的第一個電影是和陳道明合作的《一個和八個》,這部電影的導演去選角的時候,就希望找一個身體健碩,臉龐黝黑的質樸演員,陶澤如就被選中了。

1983年6月,他到達廣西的拍攝地,第一次見到了一大批和他一樣熱愛表演的年輕人,其中就有後來成為大咖的張藝謀和陳道明。

一群年輕人湊在一起,懷揣著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對電影的嚮往,開始了創作。

當時的陶澤如對電影完全沒有概念,演電影和演話劇的區別很大,稍微一演就會用力過度,達不到導演想要的效果,為此,陶澤如反覆揣摩找感覺,付出了很多心力。

張軍釗告訴他:「你要塑造這個人物的精神力量。」

張藝謀告訴他:「作為演員,千萬不要無故的皺眉和眨眼睛瞪眼睛,都會影響表演效果。」

這些年輕的導演,對陶澤如的要求頗高,每一場戲都重拍了很多遍,正式才殺青。

回去之後,陶澤如大病了一場,病好後就像新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後來,他又和吳子牛合作《最後一個冬日》,他熱情高漲的投入到第二次電影之旅中,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得到了吳子牛的讚揚。

吳子牛曾和他說:「你肯定能吃一輩子的表演飯。」

果不其然,陶澤如和電影的緣分,一下就延續了一輩子。

後來的《大鴻米店》中,陶澤如又飾演了一個惡霸五龍,這個人物有些病態心理,瘋瘋癲癲,只有躺在米上才能睡著,即使睡女人也必須在米上。

這部電影讓人看到很多人性的惡,陶澤如卻將他刻畫的很到位,可惜這部電影因為「太惡」,直到十年之後才得以公映。

後來,陶澤如和吳子牛一連合作了五六部電影,可惜的是一半沒有得到公映,半路夭折了。

跟著吳子牛和陶澤如跑劇組的工作人員說:「陶澤如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在拚命,他會將自己的血和肉投入到角色身上,讓你有一種真實感。」

陶澤如也憑藉吳子牛的《晚鐘》獲得了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奠定了自己在導演們心目中的地位。

後來,陶澤如又拍攝了《大磨坊》、《天網》、《汗血寶馬》等等一些列優秀的電視劇,圈內人對他的演技都非常認可。

直到2012年的《百鳥朝鳳》,觀眾通過焦三爺這個角色,才逐漸認識了陶澤如。

有觀眾在看完了《百鳥朝鳳》之後形容陶澤如的演技:焦三爺的每一根皺紋都在演戲。

雖然《百鳥朝鳳》這部片子的票房並不理想,電影的一些小細節也被觀眾反覆的吐槽,但是焦三爺的演技卻一次次得到了觀眾的誇讚。

多年來,陶澤如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可他卻始終半紅不紫的狀態。

很多導演和觀眾都不明白,這麼優秀的一個演員,怎麼就不紅呢?

03陶澤如的原則

相對現在很多流量明星來說,陶澤如在接演電影和電視劇上有一個原則:儘量遠離商業片。

曾有很多當紅的商業片,都曾找過陶澤如出演,都讓他以各種理由推拒了。

這或許是他不紅的一個原因。

陶澤如還不喜歡炒作,一些和電影無關的炒作,他都不參與,甚至是厭惡。

這又是他另一個不紅的原因。

陶澤如曾經毫不避諱的對媒體說:「我是一個演員,不是一個演戲的商人,演戲不能成為一種經商的手段。

他希望演員做一個種子,能夠在發芽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塑造出各種造型,既可以波瀾壯闊,也可以婉約陰柔。

1999年,陶澤如放下了手中很多的工作,回到了母校南京藝術學院挑起了影視系主任的大梁,他希望能將自己多年來的表演經驗,全部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年近70的陶澤如,現在除了偶爾接戲,多數時間都泡在學校。

每次拍完戲之後,他都會將自己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到學校里,去聽課、去和學生交流,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告訴大家,能讓他們少走些彎路才是陶澤如的心愿。

陶澤如的感情生活非常簡單,和老婆楊麗麗是大學的同學,但在上學時兩人卻沒有什麼特殊的交集。

畢業8年後,楊麗麗在蘭州歌舞團工作,陶澤如則恰好過去表演,兩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重新相識,一聊才發現倆人曾經在同一個時間段,在同一個校園內呆過好幾年,深感緣分之奇妙。

陶澤如非常喜歡唱歌,而楊麗麗則很擅長談鋼琴和豎琴,兩人閒暇之餘會一起合作。

隨著慢慢的接觸,楊麗麗發現陶老師是個很靠譜的人,工作上認真,生活上踏實,讓她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兩人的關係就近了一步。

有一首叫《從前慢》的歌中唱道:「從前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陶老師和太太的相識相愛就類似於這種。

婚後兩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為了照顧家庭和女兒,楊麗麗放棄了工作,專心照顧他們父女倆,陶老師也很感恩。

陶老師一生從未有過任何緋聞,只把心思放在家裡,在現在一片渾水的娛樂圈中,很難得。

陶澤如的一生都在飾演「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卻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形象,65周歲生日時,還得到了央視的祝福,這份殊榮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有些人,一生都在做一些小事,當我們總結起來再看,才發現原來那都是一些了不起的大事。

人這一生,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如陶老師一般踏踏實實的才能走的更快樂。

現在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的陶澤如,從來沒有放下自己對表演的熱愛和追求。

就如《百鳥朝鳳》中的焦三爺,他一直秉承著自己對嗩吶藝術的熱愛和尊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儘管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卻依然無法改變他對藝術的敬仰,他內心深處對藝術的尊重。

就如焦三爺說:「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陶澤如也說:「表演是我一生都會努力的一件事。」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TAz8WwBJleJMoPM4G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