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還是無奈:高喊「我想當房奴」的80、90後們

2019-07-19   聚金吧

時常在網絡上看到80後和90後這兩代人吐槽為生活奔波的辛酸,吐槽社會對其的不公,吐槽最具賺錢效應的時代沒能趕上,而高高在上的房價倒是趕上了。現如今,儘管時代在發展,城市在蛻變,但是高高在上的房價卻經久不變,甚至還將有步步高升的姿態。而購房成為一代又一代奮鬥的目標,也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比慘的工具。

有人說,在一座城市,房子就是最大的信仰。是的!雖然,高房價似乎毀掉了年輕人的愛情,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透支著年輕人的未來。但年輕人仍在逆流而上致力於買房,為能當上房奴而狂歡。這就是80後和90後最大的悲哀,他們為成為一代房奴而努力!

80後和90後,他們大多數受到了高等教育,在上一代人的影響下,很多人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外漂生活成為他們的全部,北上廣成為他們的方向,在大城市生活也成為他們大多數人的選擇。80後面臨結婚生子買房壓力之時,也是房地產是市場蒸蒸日上的時候,那時候或遍大江南北的《蝸居》真是反應了80後們的住房心酸路,「房奴」一詞給他們蓋上了重重的帽子和標籤。

「我想當房奴」成為80後的口號。不過80後的慘不止如此,生活的重壓不止一面,對於他們而言子女的就學問題,老人的就醫問題,他們除了「房奴」還有「孩奴」「車奴」「養老奴」。這唯一值得80後慶幸的還是可能更慘的90後。

為什麼說90後更慘,或許真的只是感到生不逢時,90後是一個被高房價全覆蓋的一代人。10年前的《蝸居》,如今依然不斷上演,甚至有些變本加厲,90後被冠上了「被房價和房租消滅的一代」的頭銜,透漏著「回不去的家鄉,待不下去的城市」的無奈,和房奴已成為常態後「無人同情和關愛」的慘澹,都說不能跟90後談人生、談理想只能「談錢」,實在時代所迫。

在一則關於「能否接受在租來房子中結婚」的態度調查中,在接受租房結婚的人群中,1990-1994年出生意願最高,達到67.8%。而95後們也詮釋了「租一代」的心態,超過五成的95後受訪者表示能夠接受「不房結婚」。但是90後是不想買房嘛?不,不是的,90後只是買不起,所以只能被迫接受。要說80後的房奴只體現在一線城市的一代人,90後的房奴可以說覆蓋了整整一代人,現在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很高。

漲上去的房價是降不下來的,某經濟學家的「六個錢包」論,似乎成為了90後必然走上的道路。何為「六個錢」,意思是如果年輕夫婦有一定的條件,可以用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六個錢包合起來支付房子首付,對,只是首付。似乎看起來「槽點」很多,因為誰也不會主張「啃老」,但事實證明在這個工資上漲幅度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的時代,在這個房租不斷上漲的時代,90後能靠自己買房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我想當房奴」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句口號,已然成為90後的一種人生理想和信念。雖然說90後也有那麼一波享受著「拆二代」的幸福生活,但是大多數人還活著水深過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