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家長做好這些能及時挽救

2019-09-17     駝小福

紅紅家的兒子康康已經7歲了,今年9月初,她好不容易托關係讓康康去比較好的學校上小學,可是兒子卻絲毫不領情,開學不久就鬧著不想學習要回家,這可真是愁壞了紅紅。她和康康班主任多次溝通之後,班主任說其實孩子剛上小學不適應,厭學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在生活中配合學校的工作,著重培養孩子的這幾個能力,才能改善他厭學的狀態。

建立規則和任務意識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喜歡玩,對很多事情沒有規則和任務意識。上小學之後,老師要求的比較嚴格,束縛了孩子的行為,他一時間難以接受就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家長在平時要幫助孩子建議規則和任務意識,當孩子完成父母指定的一些事之後,父母可以給他一些獎勵,這樣能讓他更好適應體質化的生活。比如:今天要背誦一篇古詩,完成了可以帶孩子周末去爬山、遊樂場去玩耍,慢慢的,孩子的規則和任務意識就會變強。

灌輸獨立意識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比較依賴父母,等到上小學了,離開父母的時間比較長,一旦遇到問題無法自己解決,就會逃避不想上學。家長平時要給孩子灌輸獨立意識,讓他在家裡自己吃飯、穿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他在上學的時候遇到一些小麻煩也會想通過自己去解決,不麻煩別人,孩子還可以更快的適應新環境,以及學校的生活,家長可以少操點心。

動手方面的能力

孩子上小學之後,不僅學習的知識變多了,書包里的文具也會變多。有些孩子總是丟三拉四,或者是不會整理自己的文具就會被老師批評,這樣他就會討厭上學。家長平時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收拾橡皮、鉛筆、練習冊,告訴他每一件用品要放在哪裡,這樣不僅找起來很方便,還能讓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長時間的堅持,孩子動手收拾東西的能力也會增強。

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

有些父母會把孩子的成績當成炫耀的工具,一旦孩子成績退步或者是平時作業沒有完成,就會對孩子又打又罵,讓學習成為了他的負擔。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就會感到厭倦。家長平時要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輔導做作業時不要總指責孩子,多鼓勵孩子讓他享受學習的樂趣,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總之,孩子上小學厭學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及自己的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想要他輕鬆度過這個過渡期,家長就要做好正確的引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MKZQW0BJleJMoPM3n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