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一帶新發現大型鋰礦產地,資源量超200萬噸

2019-12-24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原標題: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一帶新發現大型鋰礦產地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通過在大紅柳灘地區開展1∶5萬礦產地質調查,總結了偉晶岩型鋰礦成礦要素,運用地質+遙感等勘查技術方法,圈定了找礦靶區,通過大比例尺填圖、槽探、鑽探等手段,新提交4處花崗偉晶岩型鋰礦礦產地,其中大型3處、中型1處,初步估算氧化鋰(334)資源量116.7萬t,引領鋰礦找礦重大突破,礦帶累計探獲氧化鋰資源量達200萬t以上,促進形成大紅柳灘百萬噸級大型鋰礦資

源基地。

1.項目概況

「新疆黃草溝一帶1∶5萬礦產地質調查」子項目,歸屬於「西崑侖鐵鉛鋅資源基地調查與勘查示範」項目,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承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與長安大學參與。項目周期為2017—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以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為主攻礦床類型,開展大紅柳灘南、苦水湖圖幅1∶5萬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利用高解析度遙感解譯、大比例尺地質測量和少量槽探、鑽探等工作手段,調查區內花崗偉晶岩脈空間分布特徵,對其稀有金屬含礦性進行查證,圈定可供進一步工作的找礦靶區。總結調查區稀有金屬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規律,對區域稀有金屬資源潛力作出總體評價。通過兩年的工作,項目基本查明了工作區內花崗偉晶岩的空間分布特徵,對花崗偉晶岩脈的規模及含礦性作出了評價,新提交4處鋰礦礦產地。

2.成果簡介

(1)505工區共發現偉晶岩脈20條,圈定11條鋰礦體(圖1)。偉晶岩呈脈狀、不規則脈狀、似層狀產於岩體邊部及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之中,基本沿地層層理產出,呈蠕蟲狀或條帶狀北西—南東向延伸,產狀5°~55°∠39°~75°,礦體厚度1.5~4m不等,整體上脈體延伸厚度較為穩定,但個別岩脈露頭斷續出露,延伸在50~260m不等,Li2O平均品位1.1%~3.3%,初步估算Li2O資源量1.06萬t,達中型礦床規模。

(2)507工區地表共發現偉晶岩脈28條,圈定13條鋰礦體(圖1)。礦體整體走向呈北西—南東向,地表傾向可分為北東與南西2組,產狀分別為7°~25°∠43°~65°與198°~240°∠38°~62°,延伸300~1200m不等, 脈寬1.8~9m ,Li2O 平均品位1.2%~2.5%。於該區施工1個鑽孔進行深部驗證,共見到9條偉晶岩脈,累計視厚度72.4m,經化學分析共圈定6條鋰礦體,厚1~7m,累計厚度17.45m,平均Li2O品位0.9%~1.8%。初步估算Li2O資源量43.69萬t,達大型規模。

圖1 區域地質礦產簡圖

1—雪被區;2—第四系洪沖積物;3—巴顏喀拉山群上組;4—巴顏喀拉山群中組;5—巴顏喀拉山群下組;6—中細粒石英閃長岩;7—黑雲母二長花崗岩;8—礦體及編號;9—未礦化偉晶岩脈;10—石英脈;11—礦區範圍

(3)俘虜溝南1號工區共發現21條偉晶岩,賦存於巴顏喀拉山群中組地層,南側岩體邊部也有少量發育(圖2)。共圈定10條鋰礦體,礦體呈脈狀、板狀、透鏡狀,整體走向呈北西—南東向,傾向北東,與地層層理產狀基本一致。單礦體地表出露厚度0.8~17.8m,長度260~2400m,Li2O平均品位1.19%~3.87%,初步估算Li2O資源量58.24萬t,達大型規模。

圖2 俘虜溝南1號鋰礦地質礦產簡圖

1—雪被區;2—第四系洪沖積物;3—巴顏喀拉山群中組;4—巴顏喀拉山群下組;5—中細粒石英閃長岩;6—礦體及編號;7—未礦化偉晶岩脈;8—石英脈

(4)俘虜溝南2號工區共發現鋰輝石偉晶岩7條,大部分呈北西—南東走向,產狀40°~85°∠35°~51°,個別脈體呈北東—南西走向,延伸長120~1100m不等,脈寬2.2~12m不等。礦體Li2O平均品位0.9%~2.6%,初步估算Li2O資源量13.73萬t,達大型規模。

偉晶岩結構構造特徵:偉晶岩的主要結構有偉晶結構、花崗結構、似斑狀結構、交代殘餘結構等,主要構造為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斑雜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礦石中稀有金屬以Li為主,普遍賦存Be、Rb、Nb、Ta等稀有元素。Be、Rb、Nb、Ta等含量不均勻,一般在伴生邊界品位上下浮動,少量可超過最低工業品位,與Li2O品位無正相關關係。礦體主要礦石礦物為鋰輝石(圖3),此外還含有少量磷鋰鋁石、鋰電氣石、綠柱石、鈮鉭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鈉長石、葉鈉長石、微斜長石、白雲母、石英等。偉晶岩脈的礦物組合具有一定的分帶性。總體上隨著遠離岩體方向,偉晶岩中的鈉長石、石英、白雲母逐漸含量增多,微斜長石、電氣石含量逐漸減少。

圖3 大紅柳灘一帶鋰礦石野外及鏡下照片

a—礦體野外露頭特徵;b—鋰輝石兩組解理近於垂直;c—鋰輝石與石英交代形成交代蠕蟲結構;d—柱狀鋰輝石邊部發育毛髮狀鋰輝石;Spd—鋰輝石;Qtz—石英

偉晶岩脈分布特徵:區內偉晶岩脈主要圍繞晚三疊世中酸性岩體產出,以二雲母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成礦最為有利。偉晶岩脈在時間、空間上均與岩體高度耦合,總體上表現出近岩體處脈體密集,遠離岩體處則稀疏的特徵。北西向的區域性大斷裂康西瓦斷裂和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控制花崗岩的分布,偉晶岩脈產出受地層節理控制。偉晶岩型鋰鈹礦主要賦存於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二疊系黃羊嶺群及古元古界康西瓦岩群中,其中又以巴顏喀拉山群為主,岩性為變質砂岩、板岩及片岩,偉晶岩中鋰輝石礦物垂直節理裂隙,說明圍岩的張性裂隙對成礦有利,為偉晶岩脈提供了就位空間。

(5)創新「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的識別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ZL2018 1 0049397.1);創建高寒深切割地區快速勘查技術方法體系。針對西崑侖地區高海拔、深切割的自然條件,運用地質+遙感+化探等方法,通過對高分遙感影像進行偉晶岩脈解譯,提取與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成礦有關的遙感異常並進行組合處理,確定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的位置信息,結合地質規律與區域化探異常快速進行有利靶區圈定,在異常查證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實該方法快速、經濟、高效。

3.成果意義

通過項目實施,總結了大紅柳灘一帶偉晶岩型鋰礦控礦因素及找礦標誌,探索出一套適用於西崑侖高海拔、深切割地區的有效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引領取得鋰礦重大找礦突破,對於保障我國鋰等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該區找礦新發現有效引領和拉動了地方財政及商業投入,為大型資源基地建設及和田地區深度貧困區產業發展、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李侃 高永寶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UHNm8BMH2_cNUgPF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