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唐玄宗民心所向,為何還爆發了安史之亂

2020-09-16     噠噠萌

原標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唐玄宗民心所向,為何還爆發了安史之亂

「得民心者得天下」,唐玄宗民心所向,為何還爆發了安史之亂

唐朝建立伊始,唐太宗李世民雄心勃勃,想要將唐朝打造成一個千秋萬代的盛世,所以他在位的幾十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在總結秦漢、魏晉、隋朝幾代的興衰得失之後,他深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所以他竭盡全力,讓唐朝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事實上,他做到了,並且,他的繼任者,很好的將那些利國安民的政策延續了下去。等到了唐玄宗時期,中國更是迎來了開元盛世,到處呈現著繁榮富強的景象。

唐玄宗與楊貴妃(劇照)

可以說,此時的唐玄宗得天下,也得民心,正是聖明君主,太平盛世,然而,如此一片大好形勢,一艘行駛在風平浪靜水面上的巨輪,為何會遭遇「安史之亂」如此的滔天巨浪呢,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錯了嗎?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轉折點,在這次動亂之後,唐朝盛極而衰,一蹶不振,最後逐漸走向了滅亡。但是,萬物有因必有果,安史之亂能夠爆發,定然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給安祿山提供了一個造反的搖籃和契機。

安祿山劇照

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

一、對藩鎮勢力的放任

唐朝的疆域非常廣闊,不過這些,都是李世民時期南征北戰的拼出來的,因震懾於唐朝強大武力,周邊的國家政權,暫時臣服於唐朝,一旦唐朝對周邊地區有所鬆懈,這些國家政權,一定會群起而攻之。

因此朝廷在邊鎮設置了十個節度使,本意是節制吐蕃、突厥、契丹等一些少數民族政權,其中安祿山就是平盧節度使。看到這裡,可能有讀者不禁疑惑,安祿山是胡人,為何他能夠成為一方節度使?

唐朝周圍政權局勢圖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大量的胡人和少數民族、部落入主中原。這一次的五胡亂華,導致了中國多民族之間的融合。在唐朝初期,就有很多胡人身居高位,因為隋唐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北周又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

像唐初的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也是鮮卑族人,還有唐將阿史那社爾,也是胡人。不過到了開元年間,胡人的仕途就非常有限了,如果是漢人官員,若鎮守邊關,立下大功,那麼則很有可能封侯拜相,可是胡人就很難了。

林九郎劇照(原型為李林甫)

因此,在李林甫當上宰相之後,他便大力推薦的安祿山、高仙芝等胡人擔任節度使,因為這些是外族人,即使再立下大功,也無法動搖他宰相的位置。

人的慾望,是會逐漸膨脹的,當還是一個小兵的時候,那麼他會想成為一個將軍,而成為了將軍之後,那麼他就會想成為三軍主帥。安祿山便是如此,隨著他地位的增加,其慾望也在逐漸變大。

因此,和安祿山一樣的各個節度使,都開始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勢力,而朝廷又放任、不加以約束,如此一來,本來只是掌管某一邊疆區域軍事的節度使,開始將自己轄區的民政、財政大權也掌握在手中,儼然成為一方諸侯。

安祿山劇照

其中安祿山更是兼任三鎮節度使,到了這個程度,按照正常程序,他已經很難有升遷的空間了。但當時的現狀,滿足不了他的慾望,因此他便產生了取唐玄宗而代之的野心。於是在謀臣不斷的攛掇下,安祿山、史思明打著誅滅楊國忠的旗號,起兵造反。

二、軍隊管理出現了問題

歷朝歷代,對於地方軍事力量都非常難處理,不過,只要把握好幾個原則,也不會出現多大問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便是「居重馭輕」。

這個詞的大概意思就是,中央第一時間可調用的兵力,一定要能輕鬆彈壓住地方的兵力,如此方可震懾於地方不敢輕舉妄動。但在天寶年間,藩鎮的兵力近五十萬,其中安祿山掌控的有二十萬,而朝廷只有幾萬士兵。

古代軍隊

既然有著遠超皇帝的實力,那麼為何自己不做皇帝呢?安祿山當時應該便是這種想法,他本是胡人,對於漢人王朝,本就沒有多少歸屬感,若想依靠君臣關係,來約束一個擁兵數十萬的軍閥,無疑是異想天開。

還有一個就是,唐朝最初是採用「府兵制」,什麼是府兵制呢?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士兵,平時是耕地的農民,農閒的時候,進行軍事訓練,需要打仗的時候,就帶著武器、糧食和馬匹去參戰。

但是因為「均田制」遭到破壞,士兵沒有之前那麼好的待遇,府兵制也隨之瓦解。唐初的時候,府兵有仗打仗,沒仗種田,武將很難掌握絕對的軍事力量。隨著這個軍隊制度的消失,「募兵制」開始誕生。

唐玄宗與楊貴妃(劇照)

不過募兵制度弊端太大,養兵的錢,是中央朝廷出的,但是士兵效忠的對象,卻是地方將領、節度使,因為他們有一種依附關係。在那些被招募的士兵眼中,節度使是他們的頂頭上司,給他們發軍餉,自然而然,他們對朝廷的認同感便非常小。

所以,正是朝廷的國家軍隊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才讓藩鎮節度使有了可乘之機。

第三、唐玄宗對政事的荒廢

開元年間的唐玄宗,絕對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在他和群臣共同的努力下,唐朝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可是在天寶年間,他極度寵幸楊貴妃,貪圖享樂,並且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心,他任用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為相。

楊國忠劇照

楊國忠是一個十足的姦邪之人,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都如此,開寶年間的官場氛圍,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奢靡腐敗。官場腐敗,唐玄宗又不勤政,因此,之前攢下的基業,迅速被敗光,唐朝的經濟國力迅速衰退。

正是因為官場的腐敗,安祿山才有機會買通官員,討好楊貴妃,以此來迷惑唐玄宗,為自己積蓄力量創造時間,等到唐玄宗發現安祿山的野心之後,已經為時已晚。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一直攻進長安,直到寶應二年,安史之亂才徹底結束,前後一共長達七年,唐朝百姓飽受戰亂。

楊貴妃劇照

總結:

因此,安史之亂,雖然準備充分,有著足夠的兵力和財力,但是因為唐玄宗仍然是民心所向,故而,安祿山的起兵,並沒有像秦末、隋末那樣的一呼百應,而是逐漸被彈壓撲滅。可是,由於唐玄宗後期荒於政務,為唐朝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在經過安史之亂後,那些隱患徹底爆發,藩鎮割據極其嚴重,而唐朝廷經過長年的戰亂,財政空虛。因此後來的執政者,不斷的剝削百姓,加重賦稅,這才是真正的失了民心。故而,唐朝後期,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民心一旦失去,再難挽回,最終,唐王朝這艘巨輪,徹底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tjrlHQBURTf-Dn57n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