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十五 王建干攢錢記

2020-03-27     甘州在線

王建干坐在扶貧車間的縫紉機前扎鞋幫 韋德占 攝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占

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王建干坐在扶貧車間的縫紉機前,開機、引線、扎鞋幫……一周前,他剛剛拿到了一筆3000元的工資,他將這份工資分成兩份,一份交給父親貼補家用,另一份自己存了起來。看著銀行卡里的第一筆存款,王建干開心地笑了,這是夢想的開始。

4年前,王建干一家還住在世代生活的隴南市武都區大山上的趙楊坪村,那是坪埡藏族鄉最偏遠的村子之一,坪埡藏族鄉又是武都區最為貧困的鄉鎮之一。背靠大山,地勢險要,環境複雜,自然條件差……截至2014年底,這裡的人均純收入只有3156元,位列武都區末尾。

大山,就像是世代傳下的魔咒,將王建干一家結結實實地「綁」在了這裡,也「綁」住了他家的致富夢。

大山,還讓王建干從小落下病根,右腿不太靈活,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下山、上山,也無法外出謀生活。

山大溝深,村裡誰有個頭疼腦熱下山取藥就醫,需要翻過3座山頭,來回得花一整天的時間。王建干1歲的時候突發高燒,因一時半會走不出大山,父親便自己動手為他打了退燒針,這一針,卻讓王建乾落下了病根。

後來,和王建干一起長大的孩子,有的下山讀書,有的去外地去打工,有的已經結了婚……

聽得、看得多了,王建干就常常坐在山頭上,望著山下發獃。有時只是發獃,有時他也做做「夢」——「要是我也能到山下去看看該多好?」

2016年,王建乾的「夢」實現了。

為了讓坪埡藏族鄉的群眾儘快擺脫貧困,那一年,隴南市武都區因地制宜實施坪埡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決定把全鄉8個村5000餘人全部搬出大山,徹底拔掉窮根。

規劃、實施、推進……眼看著一朵盛大的蓮花逐漸綻放在山腳下。王建乾的心也跟著沸騰了,「真的要去山下了!」

2018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坪埡藏族鄉全面完成了整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8個村1236戶群眾順利入住新區。王建干一家也住進了兩層120多平方米的小洋樓里。

坪埡藏族鄉移民新村

終於下山了。看到移民新村為大家提供公益性崗位和在扶貧車間工作的機會,王建干不想再和以前一樣,閒在家裡。

「或許,我也可以自己掙錢。」抱著忐忑的心情,2018年11月,在父親的陪同下,他來到蓮華兆瑞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扶貧車間諮詢情況。

「來!扶貧車間,扶的就是貧困群眾!」扶貧車間負責人的這句話,王建干能記一輩子。

這是一家生產、銷售賓館酒店一次性洗化用品、特色旅遊商品、服裝、鞋帽、毛絨玩具等產品的扶貧車間。都是手工活,王建干做起來並不吃力。因為珍惜,他格外努力上進,業績突出。

這個春天,王建干成了扶貧車間的「師傅」。他在忙碌的同時,會不時起身去看看旁邊新同事的情況,發現不對的地方會輕聲囑咐:「你看,這裡應該這樣做!」

王建干正在帶領工人們加工產品

航拍坪埡藏族鄉,蘭海高速穿村而過

春日裡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愈漸自信的王建干坐在扶貧車間大門口休息,看著穿村而過的蘭海高速上川流不息的汽車,他決定為多年來埋藏在心底的另一個「夢」付諸行動。

「我要成為一名汽車修理技師!我從小就喜歡車,因為腿腳不便開不了車,那我就去修車。我要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等我攢夠開修理鋪的錢,我就去相關技校學手藝。」以前因為困在大山里,這個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他不敢講給別人聽,如今有了穩定收入,王建干終於說出了埋藏在心底十幾年的夢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medG3EBrZ4kL1ViWJ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