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陸戰之王的搖籃,培養裝甲兵指揮軍官,軍隊2110工程院校

2019-07-26   小小羅說教育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坐落於北京西南盧溝橋畔,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素有「陸戰之王的搖籃」美稱,是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和全軍首批教學優秀單位。學院是培養裝甲兵指揮、參謀、技術保障軍官和指揮管理、維修保障士官的綜合性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擔裝甲兵生長軍官高等教育、生長軍官任職培訓、現職軍官任職培訓、現職軍官輪訓、士官培訓、研究生教育、文職人員培訓和外軍留學生培訓等培訓任務,同時承擔陸軍武器裝備科研任務,是裝甲兵指技俱精主戰人才培養基地、軍事理論和技術創新基地、新裝備新戰法新訓法研究與試驗基地。

陸軍裝甲兵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1961年,該系從哈爾濱整體遷址西安,組建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1969年,學院從西安遷址北京;2017年,陸軍裝甲兵學院以原裝甲兵工程學院、原裝甲兵學院、原裝甲兵技術學院為基礎重建。陸軍裝甲兵學院轄院本部、蚌埠校區和士官學校,院本部地處北京盧溝橋畔,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軍事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蚌埠校區和士官學校,前身份別為1950年成立的坦克學校和1951年組建的第三戰車編練基地,分別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和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歷史悠久,設施齊全,實戰化氛圍濃厚。

陸軍裝甲兵學院擁有以工學和軍事學為主體、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形成了覆蓋裝甲兵作戰指揮、偵察情報、兵種戰術,以及陸軍主戰裝備機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術系統和裝備論證、研製、試驗、使用、維修到再製造全壽命過程的學科專業布局,在工學、管理學和軍事學三個學科門類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取得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有19個博士點;取得6個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和8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有50個碩士點;開設18個本科專業。本科專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武器系統與工程、裝甲車輛工程、作戰指揮、火力指揮與控制工程、無人系統工程、指揮信息系統工程、仿真工程等。

陸軍裝甲兵學院師資隊伍實力雄厚,現有工程院院士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2人、「求是獎」獲得者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軍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6人、國家和軍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軍隊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對象2人、軍隊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8人,以及全國、全軍優秀教師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29人。

陸軍裝甲兵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建有2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全軍重點實驗室,另有其它各類實驗室、專業教室379個,場地(館)41個。多年來,學院先後承擔了「指技合訓」「合訓分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生長幹部學員軍政基礎集中強化訓練、畢業學員聯合考核等重大人才培養試點任務,在初級指揮軍官培養方面始終走在全軍前列;承擔陸軍數字化部隊建設、「高新工程」裝備培訓、集團軍信息系統裝備綜合集成建設培訓,為陸軍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先後承辦了全軍「基地化、網絡化、模擬化」軍事訓練成果展示、陸軍輕型高機動部隊裝備展示、民營企業高科技成果展覽暨軍民融合高層論壇、再製造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在軍內外產生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