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度喂養危害大!6個信號證明寶寶真的吃飽了,媽媽快別喂了

2019-11-26   父母世界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營養不良的寶寶見不到了,隨處可見的是一個個胖娃娃。過度喂養的問題愈發的普遍,你呢,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呢?來做一個自測題檢驗一下吧。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餓」,你看到這裡,是否「呵呵」笑了。還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去奶奶家,從一進門,奶奶就會不停地問,是不是要吃水果,要不要吃點心,要不要吃……總之,一天下來小肚子撐得鼓鼓的。有時候甚至需要吃一些幫助消化的藥。如今,年代變了,但是很多習慣依然在延續,過度喂養的問題已然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讓孩子多吃的,也不一定是奶奶,也可能是姥姥,抑或是媽媽。

媽媽自測,自己的寶寶有沒有過度喂養?

問題1: 寶寶經常一天出現幾次大便?
問題2: 寶寶會不會有反覆吐奶,即使拍嗝也不能緩解?
問題3: 寶寶有沒有出現體重的異常增長?
問題4: 你家寶寶喂養的次數跟別人家的寶寶比是不是較為頻繁?每一次吃的量也多一些?
問題5: 寶寶是不是一哭鬧家人就要給喂奶?
問題6: 你家的寶寶有沒有莫名其妙的哭鬧?

以上的問題,如果回答「是」或者「有」的比較多,說明你也存在這方面的情況。

過度喂養的信號

不知道多少個家庭經歷過這樣的故事,孩子在喝完媽媽的母乳之後,只要再哭鬧,就會又抱起孩子繼續吃母乳或者換成配方奶。總之,在孩子只能用哭表達和傳遞信息的時候,家人會一直認為寶寶餓了。
這些信號你需要明白,寶寶這樣說明他吃得過度了。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了一天多次的水樣便,或者是有不明原因的反覆吐奶;
沒有原因的哭鬧,都可能是過度喂養的信號。

建立合理的喂養概念,避免過度喂養

第一,要相信自己,做到不挑食,合理搭配。

第二,改變孩子長得胖才是健康的錯誤概念,明白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有合理的體重和發育曲線。

第三,了解寶寶的生活習慣,明白孩子每一次哭鬧背後的真實原因,而不是盲目地認為他餓,該喂他吃東西了。

第四,當出現不規律的水樣便或者頻繁嘔吐時,及時調整飲食的量,讓孩子少吃一點。

寶寶到底餓不餓?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這樣來判斷

這四種表現說明寶寶餓了:

1 當把乳頭送到他的嘴邊時,他會急不可待地銜住乳頭,滿意地吸吮著。

2 吃的非常認真,很難被周圍的動靜打擾。

3 飢餓性哭鬧。

4 用小嘴找乳頭。

這三種情況,先別著急喂他吃東西:

吃奶漫不經心,吸吮勁減弱。

有一點動靜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乳頭,轉頭尋找聲源。

用他的小舌頭把乳頭抵出來,再放進去,還會抵出來,如果這時你再試圖把乳頭送給他,他會把頭轉過去,不理睬你,甚至會以哭來抗議媽媽的強迫。

小結:純母乳喂養的孩子一般2~3個小時進食一次,如果是混合喂養,可以每一次先喂完母乳後,再補一點兒配方奶。

添加輔食後的寶寶,要這樣建立飲食習慣

對於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寶寶,要逐步建立起這樣的進食規律:

每日三餐

每天有2~3次餐間小食

每日三餐及餐間小食時間固定

不再吃其他零食

確保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在餐桌、餐椅上,不能邊跑邊吃

提供輔食的時候,要給他選擇的權利,比如胡蘿蔔或者西紅柿,然後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所有食物都拒絕,那就暫時什麼都不給他

6個重要的好習慣,要全家齊心協力幫孩子培養:

從孩子可以自己用手把食物放到嘴裡開始,就不要先喂他,儘可能地耐心等他自己吃完。當孩子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要總是抱怨他吃得太慢,你可以限定時間,在限定時間內給孩子寬鬆的進食氛圍。

每一次吃正餐,或者零食,都要設定時間,可以用一個小的計時器來提示什麼時候結束,直到孩子能在餐桌或餐椅上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吃完飯為止。

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自己的食物,不要再強迫他必須吃完,必須把桌子上的食物收拾乾淨,然後告訴他,進食時間結束。

即使你的孩子上一次正餐或加餐吃得很少,也不要在每日三餐及餐間小食外加零食。放心,一頓沒有吃好不會影響他的健康,而這樣做有助於養成好的習慣,對他大有好處。

不要只給孩子常吃的食物,要增加新的食物,尤其是以前他不愛吃的,比如蔬菜。

儘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吃飯,能夠給他做一個良好的表率。

小結:每日時間表:早餐—早間小零食—午餐—午餐會小零食—晚餐—睡前小零食。

在孩子的喂養問題上,家人之間經常出現矛盾。當矛盾出現,一定要及時溝通。想要杜絕「過度喂養」的問題,不能經驗主義,只在乎飲食的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希望所有的奶奶、姥姥和媽媽,都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一起努力,養育健康寶寶。


對過度喂養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大家評論區和我們一起交流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