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蘇州這些歷史悠久的城牆文化,你知道多少?

2019-07-19     秉筆人

一圍時斷時續的城牆,十二座或存或廢的城門。2500多年的風風雨雨,鐫下蘇州古城難以磨滅的歷史腳印。城門城牆是蘇州古城的素雅外衣,千百年來不知為古城阻了多少風,擋了多少雨,拒了多少來犯之敵。

盤門城牆

盤門

如果說蘇州是一部書,那麼盤門則是封面,從這裡便可翻開蘇州2500年的歷史。因其結構之精巧,造型之優美,有著「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之譽。

曾有詩云:曲徑委蛇路百盤,天光雲影落驚湍。蟠龍厭越渾閒事,直作蛇門一例看。說的正是蘇州的盤門。盤門古作蟠門,蟠龍的蟠,在春秋時期蘇州建城時有嘗刻木作蟠龍,鎮此厭越之意。位於蘇州城西南隅的盤門,是蘇州現今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古水陸城門。

而今,大家所見的盤門,已經是經過幾度重建翻新後的模樣,隨著歲月的消逝盤門不斷發生著變化。驀然回首,千年的吳門橋依然橫跨兩岸,還有橋下那奔流不息的大運河水。

閶門

吳趨自有史,請從閶門起。閶門,乃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閶門始建於春秋時期,是闔閭大城的八門之一。門名為「閶」,以象天門,可通天氣。其含義為:攻打楚國,乃是天意所為。伍子胥帶領大軍從此門而出,打敗楚國得勝歸來,將閶門改稱為「破楚門」,以示紀念,故曰:吳趨史自閶門啟。閶門更是曹雪芹筆下「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由它延綿而起的西中市仍然是蘇州最有味道的一條街。

胥門胥江

胥門坐東西向,位於城西,因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與閶門並稱為「金閶門,銀胥門」。胥門是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所辟古門之一,與盤門同為蘇州倖存的古城門。

伍子胥

伍子胥作為蘇州城之父,吳地百姓對其敬仰有加,為紀念、供奉、祭祀這位功臣,一些地名亦以其名冠之。

胥江的起點是胥門,明清時的胥門與閶門一樣是個熱鬧的地方,蘇州人有「金閶門銀胥門」的說法。據了解,胥門是以前皇帝登城的入口,城門口寬敞的地面專供大軍登陸。要說以前胥門商市貿易之繁盛,必看徐揚所繪長卷《盛世滋生圖》。如今胥門的熱鬧更延伸為一種有文化的熱鬧,正月十五的元宵燈會,旅遊節的民間活動,中秋節的表演助興,以及端午節舉行公祭伍子胥的儀式,都洋溢著濃濃的吳地風情與民俗文化。

蘇州相門

相門

相門,又稱匠門,亦稱幹將門,東門也。有水陸兩路,水陸通大海,沿松江,下護瀆,所以吳王闔閭命幹將於此鑄劍,以便運輸。古時因附近多數居住工匠而得名。「將門者今謂之匠,聲之變也」,訛音為相門。

幹將莫邪的故事,傳頌至今依然津津樂道,淒婉哀絕是它的表面,巍然劍氣是它的內里。不同於閶門的繁華,相門自有一股平淡的味道,近年來新修的相門,見證著半數蘇州人一天的作息,一條幹將路,迎著朝陽,向著夕陽,出門和歸家,日復一日地演繹著新式蘇式腔調的城市生活美學。

如今的相門,更有一番歲月變遷的味道。遠遠望去,給人一種歷史厚重感,就像一位歷史老人,一如它記載著蘇州千百年來城牆的歷史一般,臥聽河水緩緩流淌,靜看蘇城滄桑變化。一段城牆,一頁歷史;鐫刻了歲月,記載著興盛和衰亡。那一座座城門,容納了蘇州人二千五百年的悠悠時光。仿佛沿著蘇州的城牆走一走,就能道盡門裡門外的蘇州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OIq1mwBJleJMoPMXJ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