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雞精,餐桌上最常見的調料。
可是網上總是有相關不好的傳言,比如:味精會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等。
真的是這樣嗎?真相到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探個究竟吧~
問題一: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答案是:NO!
大多是人認為雞精更健康,大概是因為「雞精」的名字,加上包裝上畫著一個大肥雞,讓人覺得雞精是從雞中提取營養成分,提煉而出的精華,是天然健康的調料。
其實,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兒。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能提鮮,全靠它。而雞精提鮮的「武器」,不是別的,還是谷氨酸鈉。也就是說,雞精的主料其實就是味精。
根據國家標準《雞精調味料》(SB/T 10371--2003),合格的雞精中,谷氨酸鈉含量不應少於35%。市面上,雞精中谷氨酸鈉含量大概在40%。
那麼剩下的成分當中是什麼?有雞的成分嗎?
當然沒有。鹽又占去了40%,其次,才是白砂糖、雞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鮮劑、香精等。
所以,簡單地來說,雞精是升級版的味精。只是雞精增加了許多其他的輔料,使得它鮮味更加柔和,香味更濃郁,口感更加醇正。
問題二:味精會致癌?
答案是:NO!
不少人認為味精緻癌是因為加熱之後它會產生致癌物質,實際上並非如此。
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加熱超過130攝氏,會變質為焦谷氨酸鈉,但它並不是有害物質,不會致癌,只是高溫使其喪失原來的鮮味而已。
據相關的科學資料顯示:焦谷氨酸鈉不僅不會致癌,它是一種能讓人變聰明的物質。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改善人的腦功能。
因此,為了保持味精和雞精原有的鮮味,建議在快起鍋的時候再放入。
雖然味精和使菜肴味道鮮美,促進食慾。不過,做菜前,你最好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食用味精、雞精。比如以下這4類人就不適合食用味精以及雞精——
這4類不宜吃雞精、味精
高血壓患者、老年人
好血壓患者、老年人不宜攝入味精和雞精,不然會增加鈉的攝,引起血壓波動。
痛風患者
雞精和味精中含呈味核苷酸,它在體內代謝的產物是尿酸,因此痛風患者要注意控制雞精、味精的攝入。
孕婦
孕期容易出現水腫,鈉攝入過多容易加重此症狀,因此應少吃或不吃味精和雞精。
嬰幼兒
嬰幼兒也應儘量不吃味精和雞精,這樣有利於將來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Ky2bm4BMH2_cNUgIE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