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正在被毒殺

2020-05-27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非洲正在被毒殺

這是非洲的劇毒連鎖,

廉價且致命的毒藥、殺蟲劑橫行大草原,

大範圍致命景觀已經形成。

大批野生動物被直接或間接毒殺,

而無論非洲政府還是非洲民眾,

都在「飲鴆止渴」。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吉力馬札羅山西北,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一個馬賽女孩在一頭52歲母象屍體上蹦跳。這頭大象因闖入糧倉偷食而遭投毒致死,象牙也被拔掉。

在肯亞乃至整個非洲,

人們無視毒藥的附帶傷害,

被廣泛應用於殺死動物。

毒殺的動物用途:

殺死小動物獲取食物;

殺死大型犀牛獲取象牙犀角;

還有一項最具破壞性的毒藥用途,

源於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

這種衝突遠非久居城市的人們所能想像,

一種關乎存亡的「戰役」時時處處。

而在動物與人類生存之戰的最前線陣地,

致命的殺蟲劑成為最有力的武器,

被大規模使用。

非洲人口1980年4.8億,2018年達12.9億

從1980年代開始,

整個非洲的人口開始暴漲,

對空間和食物需求陡升。

到2050年,

僅肯亞人口預計將再次翻倍,

達到8000多萬人。

在這過程中,

集體牧場將不斷加速吞沒國家公園。

直到不久前,馬賽人仍在把數萬牲畜趕到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土地分割、人口增長、地區政治、旱情影響會迫使居民入侵保護區。

大批牲畜入侵馬賽馬拉保護區

事實上,

肯亞到達了一個「十字路口」,

這裡將再也不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而妄圖成為「非洲的杜拜」——

而這種奮力轉換的過程代價極大。

獅子作為肯亞的標誌之一,

已由2萬隻變成2千隻,

該國90%曾有獅子出沒的區域,

現已找不到大貓蹤影。

這隻年輕雄獅曾殺死幾頭牛,2015年死於馬賽牧民投毒,毒藥是含有丁硫克百威的殺蟲劑。

上圖的獅子殺死兩頭家牛並咬傷一隻,牧民趕走獅子,但受傷的牛已奄奄一息。幾個月後,肇事的獅子死於毒箭。

箭毒樹被稱為見血封喉的毒木之王,上圖馬賽人正在市場上用箭毒樹皮的致命物質製作箭頭。

這頭年輕大象在內羅畢受到悉心照料,但其母親在馬賽馬拉死於毒箭,成為孤兒。

在肯亞的「十字路口」的邊緣,

野生動物不斷丟失家園,

於是不斷進犯人類生境,

偷食牲畜;

而人們給牲畜屍體下毒,

作為盲目的反擊,

毒死掠食者——

這會直接毒死獅子、鬣狗、鷹、豹;

而食物鏈下一層的禿鷹、土狼、大耳狐,

甚至蚊子被間接毒死;

人們將水源摻毒,

直接殺死水鳥與魚類以獲取食物,

間接傷害到水牛、河馬和水獺;

人們為了保護作物,

將種子與果實摻毒,

直接殺死偷吃的大象,

間接傷害靈長類、鸛甚至蒼蠅;

而被毒死的動物變成食物、

變成藥材、化入水源......

通過無數渠道又回到了人類自身。

偷獵者將毒藥抹在大米上獵殺鴨子;抹在蝸牛上獵殺白鸛。成千上萬的動物正在死亡。

比如偷獵者會將毒鳥肉賣給居民,

當地居民認為,

毒野味如果處理得當,

可以變得幾乎無害。

此後有人感到膝蓋和腿部無力,

而被化合物破壞腦細胞之後

恰與該症狀吻合,

但無人就此開展研究。

左側是一隻生病的蒼鷺,保護主義者手中是死於殺蟲劑「倍硫磷」的鳥。村民們會撿拾死鳥為食,哪怕鳥是被毒死的。

鳥類專家和助手在焚燒被農藥毒殺的灰頭斑鳩。焚燒死鳥可以防止食腐動物誤食而被間接傷害。

過去20年,有據可查的數字是

共有8600隻掠食動物被投毒,

而每一隻又會連鎖導致數十起動物中毒案件。

在禁止放牧的保護區內,牧民大肆放牧。掠食者被侵占領地,殺死牲畜,村民再以投毒方式報復。

馬賽馬拉以東的恩波波基村,前一晚鬣狗殺死一百多隻羊,圖中的這隻肚子已被撕開,正在接受藍色抗菌噴劑治療。

一家名為FMC的美國公司生產出禁用農藥——呋喃丹5G,其中含有劇毒 「克百威」,本品早已被中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美國嚴格限禁——

但肯亞卻允許進口。

2009年,投毒問題終於被世界關注,FMC公司因被曝光而尷尬無比,於是將呋喃丹5G從肯亞撤出。

毒藥被撤回,非洲的毒害被停止了嗎?

並沒有。撤回呋喃丹5G殺蟲劑的同時,FMC公司另一種殺蟲劑——粉紅色的「Marshall」又流入肯亞,與呋喃丹5G中的「克百威」不同,Marshal含有丁硫克百威,毒性略低,但仍然致命。

一位馬賽牧民藏在家中的丁硫克百威,前一晚他用此毒殺死了攻擊山羊的鬣狗。

「合法」殺蟲劑Marsha(最右側)在肯亞隨處可見,女售貨員聲稱不會賣給想殺死野生動物的人,然而動物屍體上卻不斷出現Marshal的蹤跡。製造Marshal的美國公司FMC聲稱不知道任何濫用毒藥的情況,並稱正在調查。

直到2015年,BBC節目《大貓日記》中幾隻可愛的獅子曾受到廣泛關注和喜愛,但不久後它們因襲擊牲畜被投毒,體內查出含有農藥丁硫克百威。其中的一隻母獅被毒死;另一隻中毒嚴重被鬣狗活活咬死;還有一隻被水牛踐踏後重傷被安樂死。

這頭獅子因農藥中毒倒地不起,鬣狗在不遠處正伺機發動攻擊。

2018年,馬賽馬拉40隻禿鷲集體死亡,這是對獅子進行投毒後的附帶傷害;在肯亞東察沃國家公園,被偷獵毒殺大象中有一半是被毒箭擊倒;人們不遺餘力毒殺動物,沒有現代毒藥,就用傳統毒箭;若連毒箭都沒有, 甚至用水泥代替。

在肯亞獅子毒殺事件中,這隻禿鷲中毒後倒在草原上。

本圖攝影:PATRICK N. REYNOLDS

2019年11月,十幾隻禿鷲吃了毒鬣狗屍體,公園管理員花了6個小時拯救它們。許多大鳥雖然倖存,但十分虛弱。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NATIONAL GEOGRAPHIC

一邊曾是「野生動物天堂」,

一邊妄圖成為「非洲的杜拜」,

這就是肯亞的「十字路口」邊緣。

馬拉三角區負責人Brian Heath說:「在肯亞國家層面,動物保護並不是一個高度優先的事項。」

與此同時,

整個非洲幾乎都受到了「毒殺」的侵害。

標紅處是非洲投毒波及和危害的區域,紅色越深,破壞越大。

另一方面,

主因是人與動物衝突而造成的大規模毒殺,

不久後也許會消失,

因為野生動物將少到構不成威脅,

人與動物的衝突也就不復存在,

毒殺也就隨之消失。

畢竟,

肯亞人和遊客都早已習慣一件事情,

那就是獅子越來越少,

少到每隻獅子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一捧顏色瑰麗的殺蟲劑——「加保服」,僅需一克即可毒死一隻翼展兩米的禿鷲。

《華夏地理》2018/2019年典藏版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