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餘暉的見證者:斯拉夫人演繹的東歐中世紀戰爭史

2020-05-21   看北朝

原標題:羅馬帝國餘暉的見證者:斯拉夫人演繹的東歐中世紀戰爭史

很久以來,大家只要談論到中世紀,就一定會說西歐各國。而東歐各國呢,除了拜占庭外幾乎都是很少提及的。那麼東歐是否原本就比西歐更差呢?說起來真的不是。但為什麼現在卻總把東歐諸國排除在歐洲之外呢?只是因為現代西歐經濟政治遠比東歐要強,可是在遙遠的中世紀,其實東歐和西歐的差別並沒有多大。中世紀,在西歐來說,一般是指東西羅馬分裂到地理大發現前的這段時間,即公元 395-1492年。在這段時間裡,歐洲逐漸建立起了大量民族國家,並逐漸形成現代國家的雛形。而東歐,從地理概念上來說包括中東歐、巴爾幹與俄國東歐。這些地區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由斯拉夫人建立的,所以也被稱為斯拉夫世界。那麼,東歐的中世紀是否與西歐的總世紀時間不盡相同呢?是的。下面我們先來說說東歐中世紀的起始時間。

斯拉夫人原本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流域。當阿提拉的匈人帝國衰亡後,產生了政治真空,斯拉夫人便沿著當年日耳曼人走的路線,逐漸進入富庶的羅馬帝國。當然,因為東歐大草原地區經常有各類游牧民族遷徙,他們會裹挾著一些斯拉夫人去進攻東部羅馬,也就是後來的拜占庭帝國。斯拉夫人也就充當了一些炮灰的角色。他們可以說是羅馬帝國最後幾十年輝煌的見證者,但卻並不是日耳曼人那樣的破壞者。因為他們剛剛擺脫了原始氏族社會,但部落仍舊是他們最大的單位,大的聯盟和民族並未形成。可是,他們又對羅馬帝國的富裕垂涎,所以便於 5世紀前後開始逐漸向西、向南遷徙,進入東羅馬帝國成為隸農或者是士兵。

畫作《東斯拉夫人的生活》 ,Sergey Ivanov,圖片來自wikipedia。

到了 6世紀,在阿瓦爾人的擠壓下一部分斯拉夫人來到了波蘭附近,成為西斯拉夫人。同時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大帝試圖恢復羅馬帝國的榮耀,大量徵兵造成了巴爾幹地區人口的大量減少,當然在之前也因為經歷了多次瘟疫,查士丁尼的徵兵完全就是雪上加霜。當地人民的減少,吸引了另一批斯拉夫人,他們逐步進入原本屬於羅馬人的地區,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即南斯拉夫人。最後還有一部分還在原地生活,相對地就變成了東斯拉夫人。公元 7世紀,第一批斯拉夫人國家出現在東歐土地上。與此同時拜占庭南方戰線吃緊起來,與波斯人的連年戰爭幾乎耗盡了拜占庭的軍力和金錢,而十數年後出現的阿拉伯人更令拜占庭應接不暇。因此,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將原本守衛北方的兵力往南調遣,北方出現了洞門大開的情形,斯拉夫人便由於這個機會席捲了整個東歐地區,拜占庭帝國最後終於在斯拉夫人的洪流中被淹沒了。

公元6世紀斯拉夫人的分布範圍,圖片來自wikipedia。

因此,準確來說,東歐的中世紀其實開始於公元 7世紀,但因為 6世紀斯拉夫人便已經開始進入拜占庭境內,所以我還是將東歐的中世紀提前到了公元 500年。那時候,斯拉夫人的軍隊第一次來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那麼,東歐中世紀的結束時間又在何時呢? 14世紀開始,鄂圖曼帝國作為一個霸權在小亞細亞崛起。在 100餘年的征伐戰爭中,它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在君士坦丁堡的 1000年歷史,同時原本的南斯拉夫地區和西斯拉夫地區南部也變成了鄂圖曼帝國的領土。僅剩下東斯拉夫人的俄國和西斯拉夫人的波蘭還存在。到 16世紀中葉,整個東歐地區逐漸僅剩下三大帝國,即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與波蘭立陶宛王國,東歐的近代化社會來臨了。

而且在波蘭、波西米亞等地因為新教的產生,逐漸出現了東歐文藝復興的起色。因此來說, 16世紀中葉也可以說是東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發展的分水嶺。

由此可見,東歐中世紀的終點應當是在 16世紀中葉,即 1550年左右。這樣我們就確定了東歐的中世紀起止時間為公元 500-1550年。那麼我們下面就從公元 5世紀末斯拉夫人進攻拜占庭的戰爭開始……

斯拉夫——庫提烏爾進攻拜占庭的色雷斯戰爭(公元493-502年)

匈人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沒有了管著他們的家長了,所以開始在西羅馬帝國鬧了個翻天覆地,結果一不小心還順便把西羅馬皇帝給廢掉了。可是東部存留的斯拉夫人卻沒有那麼好運。一方面家長的兒子還在,至少在東歐大草原還有諸多民族自稱自己是匈人國王的後代,特別是庫提烏爾和吾提古爾這兩個民族,更是自稱自己就是絕對的匈人後代。另一方面還有個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存在,管轄著東歐的南部,斯拉夫人基本上等於是兩邊都有管教的主,所以也一直鬧不起來。雖然從匈人帝國滅亡後,他們就一次又一次地搶劫拜占庭帝國,但是每次都是搶了就跑的小打小鬧,就跟小孩過家家一樣,從來沒啥大追求。所以拜占庭也一直不以為然,全力盯著與波斯的戰爭,也沒正視北部邊界的隱患。

公元476年的拜占庭帝國版圖,圖片來自wikipedia。

490年庫提烏爾的鮑里斯可汗(490-502)登位,他很想做一個大有作為的可汗,便同大家商議是不是去拜占庭撈點油水。他發現斯拉夫人最近一直在對拜占庭劫掠,只不過都是小範圍的搶劫,並未有大動作。所以鮑里斯可汗便要求請熟悉拜占庭的斯拉夫人部落首領一直商談如何進攻拜占庭的事宜。此時,拜占庭也換了一個皇帝,一個61歲的老頭阿納斯塔修斯一世(491-518)成為拜占庭皇帝。此皇帝甫一即為,就將小亞的伊蘇利亞人趕出了家園,由此立即發生了拜占庭內部的大起義,雖然最後被鎮壓了,但北方的守軍一再地被往南調,造成北方越來越空虛。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頭像金幣,圖片來自wikipedia。

此時,鮑里斯可汗看到了機會,立刻帶領一批斯拉夫人開始進攻色雷斯,並大獲全勝,劫掠大批財物而走。這場戰爭怎麼打的已經不知曉了,因為今天對於這場戰爭的全部內容都來自於朱利安的《編年史》,那本書中真的沒寫多少。我們只知道,庫提烏爾人主要是騎兵,斯拉夫人則主要是步兵,他們仍舊沿襲著數十年前匈人的戰爭策略。他們用偷襲的方式和弓箭的威力打敗了拜占庭的重裝軍隊。而且一夜之間「斯基泰人」的劍就殺掉了大量的拜占庭人,拜占庭的許多鄉村幾乎被劫掠一空。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儘管非常生氣,但卻因為這些人搶了就跑,也沒法復仇,所以只能大量修築工事,以較少的兵力保持北方的穩定,而把兵力仍舊多數投入在南部邊界。

庫提烏爾人和斯拉夫人劫掠完龜縮了一些日子,可仍舊未見拜占庭人前來討伐,因此便膽子大了起來,開始一次又一次對拜占庭的進攻。雖然武器要比拜占庭差很多,但斯拉夫人儘管沒有任何戰術,只是一哄而上,但他們真的是人數眾多,光用人海戰術就足以將拜占庭淹沒了。而他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在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騷擾後,499年,斯拉夫人開始瘋狂進攻色雷斯和伊利里亞,上萬人規模的隊伍逢人便殺,搶劫並多次蹂躪色雷斯,色雷斯一時聽斯拉夫人色變。到502年,拜占庭軍隊已經放棄了戰鬥,根本不去抵抗。他們知道這些人就是來搶劫的,搶完他們就走,何必自己為了這件事送上小命呢?而這種不作為,恰好也促成了後來的斯拉夫人不再搶劫而是定居,最後將整個巴爾幹斷送在斯拉夫人的洪流之中。

拜占庭維塔利安起義(公元513-519年)

512年,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為了防範匈人、斯拉夫人的侵犯,所以在君士坦丁堡的郊區修築了一道城牆,全長56公里,被人們稱為「阿納斯塔修斯城牆」。同時,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又是一個「基督一性論」的崇尚者。所以為了他的信仰,將「基督一性」強行在整個帝國推行。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引起了帝國的卡爾西頓教派人民的不滿。有一個色雷斯的軍隊指揮官,叫做維塔利安(?-520)的人發動了一場著名的宗教戰爭。

阿納斯塔修斯牆示意圖,圖片來自wikipedia。

戰爭的開端是這樣的。當513年的時候,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有一次在教堂中聽到兩種聲音。即一種是宣揚「基督一性論」的聲音;另一種是宣揚「基督兩性論」的聲音,他們居然在君士坦丁堡大教堂里發生了「戰鬥」。他們組成兩個合唱團,按照各自的習慣唱法去唱他們的意見,等到唱到聲嘶力竭之時,就會用棍棒互相投擲,直到最後互毆起來。阿納迪塔修斯一世保護認同自己教義的一方,而大主教卻保護另一方。如此大的動靜引來了君士坦丁堡的所有人,他們擠滿了教堂和大街小巷,每個人眼中都發著怒火,並互相辯論著。最後發展到整個城市的混亂不堪。人們砸碎了皇帝的雕像,放火燒了「正統」教派的房屋,同時唱著讚美詩到處遊行示威。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害怕得只得躲到郊外,直到3天以後,才膽戰心驚地回到城裡,想看看市民的怒火是否已經消退。

他沒有戴皇冠,擺出一種低姿態,坐到了競技場的寶座上。他對大眾宣布自己要退下皇位,選擇一個更好的人來當,這一舉措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接著市民又要求將其兩個大臣處死,皇帝想都沒想就表示了同意。

而與此同時,維塔利安已經帶著其軍隊來到了君士坦丁堡近郊。維塔利安的軍隊約有5萬餘人,基本都是斯拉夫人與庫提烏爾人。這些人信奉偶像崇拜,對「基督一性論」表示反對。由於他們的信仰和對拜占庭富饒的垂涎,所以在維塔利安的要求下一呼百應,迅速集結了大量軍隊開往君士坦丁堡。他們在君士坦丁堡近郊安營,時刻注意著君士坦丁堡內部的動向。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為了平息更大範圍內的叛亂,選擇了與維塔利安談判。同意在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下雕刻一架銅質十字架,同時可以給維塔利安最大程度的優惠。而在背後,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則命令手下人偷偷地給維塔利安手下的斯拉夫和庫提烏爾酋長送各種他們夢寐以求的禮物,以保證他們能讓維塔利安退兵。這一招果然奏效,雖然維塔利安想攻占君士坦丁堡,但其他人因為收到了禮物都催促他收兵回家。結果僅僅圍了君士坦丁堡8天而已,維塔利安就回到他的色雷斯地區。

在維塔利安撤退後,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因為其解了君士坦丁堡的圍,再次被人們推舉為拜占庭的皇帝。為了防止維塔利安的再次進攻,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選擇了一位色雷斯地區的名將——西里爾,去攻擊維塔利安。他們進行了幾次小的戰役,每次都是互有輸贏。維塔利安決定偷襲,因此在一個漆黑的夜裡,他帶領了一些人偷偷潛入西里爾在奧德修斯的營地。因為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動靜,所以一舉抓住了正在睡覺的西里爾。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看到事情不妙,便又選派了一位將官伊帕迪奧斯率領8萬軍隊對維塔利安的軍隊進行征繳。513年秋,帝國軍隊推進到了奧德修斯營地。但軍隊卻就此止步,因為維塔利安的軍隊再一次在這裡打敗了拜占庭的軍隊。維塔利安仍舊是採用夜間偷襲的辦法,端掉了拜占庭人的老窩。這一戰中拜占庭軍隊損失慘重,兩位將軍被俘,大部分軍隊悉被消滅,8萬人中僅有不足1萬人生還。而兩位將軍也成了維塔利安要挾皇帝的資本,他要求重金贖回。阿納斯塔修斯一世不得已與其簽訂協定,保證他在色雷斯的絕對統治權,並願意賠給他大量金銀作為戰爭損失費。

這一場戰役,讓維塔利安的聲望達到了頂峰,附近的部族紛紛加入他的領導。而他也願意帶著這些人一起大肆劫掠色雷斯地區和多布羅加。在安提阿附近,他們偶然遇到了為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運送金銀的大臣,得到了1100磅的黃金。大量的戰利品讓更多的斯拉夫人成為他的盟友,並幫助他對整個巴爾幹進行劫掠。

514年,維塔利安再次帶領軍隊達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因為他覺得阿納斯塔修斯一世並未完全履行其約定。這次他不僅帶了上萬斯拉夫步兵,而且還帶來了200艘戰船在金角灣助陣揚威。看到為數眾多的「蠻族」圍攻君士坦丁堡,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派出他的幾名戰將迎敵,可是那些人曾與維塔利安共事,不願去與老朋友對戰。因此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只得派出曾經的執政官馬里納斯去迎戰。馬里納斯認為應該先將海灣打通,然後再派遣軍隊合圍維塔利安的軍隊。而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在金角灣,他派出大量攜帶希臘火的戰艦,迅速將維塔利安的船隻引燃並驅散,接著趁著夜色從他們後面的山坡登岸,裡應外合打敗了維塔利安。維塔利安見大勢已去,便帶著軍隊回到了故地。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為了這次勝利,特意表彰了馬里納斯,並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儀式。

517-518年,即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去世前幾個月,斯拉夫的軍隊再次洗劫了色雷斯,並進攻到伊庇魯斯,直抵溫泉關。一路上他們俘虜了大量羅馬人,得到了數萬第納爾的贖金。519年,剛剛即位的查士丁一世皇帝對斯拉夫人進行了反攻,並取得了勝利。自此,大概10年的時間,斯拉夫人再沒敢向南一步。520年,維塔利安被部下暗殺,其罪名是反對查士丁一世的統治。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