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足跡—「狼牙山」

2019-07-29     青資訊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易縣縣城西南,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山勢險峻,挺拔陡峭,猶如長短不齊的巨齒狼牙,故名「狼牙山」。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閻王鼻子」、「小鬼臉」等險要之處仍需貼壁而過。登高遠眺,群峰林立,崢嶸險峻,狀似狼牙,澗浹之霧飄渺神奇莫測。

抗戰期間,日軍掃蕩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等五人,激戰5小時,打完最後一顆子彈,英勇跳崖。

1942年為紀念五壯士壯舉,在狼牙山主峰棋盤陀建有五壯士紀念塔,1958年重建,聶榮臻元帥親筆書寫「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狼牙競秀」為古燕都古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黃山」之稱。主要景觀有紅瑪瑙溶洞,棋盤陀等,狼牙山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百家經典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1942年1月,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築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於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威嚴雄壯的「三烈士紀念塔」鼓舞著革命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 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築的欄板、牌房和圍牆。

五勇士陳列館

一九九三年五月份,狼牙山旅遊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黨員、團員。軍人、學生等絡繹不絕。尤其是"七一"、"十一"期間,由當年老黨員、老八路所作的專題報告更是吸引遊客駐足傾聽。於二OO一年落成由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占地面積816平米,建築面積300平米,館內設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鬥場景等四個展廳,生動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也進一步揭示了日寇在我根據地犯下的滔天罪行。陳列館已於二oo一年五月份進入試運營階段,從而成為狼牙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一革命傳統教育場所。

狼牙山玻璃觀景台

狼牙山,不僅以巍峨險峻的雄姿屹立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更是因狼牙山五壯士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而聞名天下。而狼牙山玻璃觀景台,就位於狼牙山景區內,坐落在狼牙山棋盤坨峰頂、五勇士紀念塔北側的懸崖上。

狼牙山玻璃觀景台採用高強鋼和高強鋼鎖建造,觀景台面採用多層水晶玻璃疊合而成,晶瑩剔透,堅固無比。觀景台下臨450米深谷,平台面積為466平米,可容納200餘人。

觀景台底部由幾根鋼柱支撐。遠遠望去,令不少遊客膽戰心驚。

《狼牙山五壯士》課文和黨旗雕塑

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牽著2500人的日本侵略軍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還以為追上了我軍的大部隊。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5人,發揚自我犧牲精神,把敵人引到懸崖絕路。在戰鬥中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只剩一個、就用石頭砸,最後活動的石頭也沒有了,他們堅持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我們的大部隊已安全轉移,勝利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這時,他們也到了狼牙山的頂峰,面對黑壓壓的一片鬼子,他們扔下了最後一顆手榴彈!他們砸爛了槍枝,挺胸走向懸崖絕壁,面對空中高呼著:"共產黨萬歲!鄉親們:永別了!"縱身跳下懸崖。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狼牙山五壯士》收入自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2課、北京課改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22課、人教統編版五年級上冊22課、滬教版四年級上冊13課和魯教版四年級下冊14課,作者為當代作家沉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wOUWmwBUcHTFCnfo8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