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月經不調的22種中成藥及聯合用藥

2019-11-29   好藥師健康資訊

月經不調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私處透氣不良,即使天天待在空調房裡心情也難免煩躁。那麼,夏天月經不調如何調理呢?



千百年來,在婦科調經方面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中藥。其與西藥相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所以建議用中成藥治療月經不調與痛經。



在具體運用時要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來選擇不同的中成藥,以對症施治,發揮最佳療效。


根據月經不調的類型用藥


1

肝鬱氣滯型


症狀表現:

月經先後無定期,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胸悶不舒,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等症。


臨床常用藥:

舒肝丸、七制香附丸、婦科十味丸,逍遙丸、加味逍遙丸,丹梔逍遙丸、益母顆粒,益母草膏等。


聯合用藥:

  • 丹梔逍遙丸 + 加味益母草膏 + 維生素B族;
  • 逍遙丸 + 維生素C。


2

氣血兩虛型


症狀表現:

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後,經量減少,經期延長或縮短,色淡、質稀,頭暈眼花,或肢體無力,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等症。


臨床常用藥:

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烏雞白鳳丸、益氣養血口服液、阿歸養血糖漿、歸脾丸、復方阿膠漿,阿膠補血膏、驢膠補血顆粒,八珍丸、八珍益母丸、婦科調經片、定坤丹、女金丸、四物丸,濃縮當歸丸、婦舒丸。


聯合用藥:

  • 當歸丸 + 益氣養血口服液 + 維生素B12;
  • 烏雞白鳳丸 + 阿歸養血糖漿 + 維生素B族;
  • 八珍益母丸 + 驢膠補血顆粒 + 維生素C


3

氣滯血瘀型


症狀表現:

月經錯後,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後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臨床常用藥:

調經丸、田七痛經散、月月舒顆粒、艾附暖宮丸、婦科回生丹、婦科金丹、坤靈丸、雞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調經姊妹丸、慈航丸等。


聯合用藥:

  • 調經姊妹丸 + 加味益母草膏 + 維生素B族;
  • 血府逐瘀丸 + 逍遙丸


根據月經不調的臨床表現用藥


1

月經先期


表現:

月經周期提前1~2周,或連續兩個周期以上。


聯合用藥:

  • 補中益氣丸 + 阿歸養血糖漿 + 金雞虎補丸

主治:因脾腎虛引起,量多色淡質稀,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腰膝酸軟,手足不溫。


  • 丹梔逍遙丸 + 益母草膏

主治:因肝經鬱熱引起,經期提前,量多少不定,色紫紅有塊,質稠,頭暈目眩,胸脅脹滿,口苦咽干,心煩易怒。


2

月經後期


表現:

月經周期每月推遲7天以上,甚至3到5個月,連續兩個周期以上。


聯合用藥:

  • 逍遙丸 + 血府逐瘀丸

主治:因氣滯血瘀引起,經期延後經量偏少,經色暗黑有塊,小腹脹痛,精神抑鬱,胸悶不舒。


  • 烏雞白鳳丸 + 阿歸養血糖漿

主治:因腎虛血虛引起,經期後錯,量少色淡,經質清稀,頭暈耳鳴,面色皓白無華或晦暗心煩失眠,唇甲淡白。


  • 二陳丸 + 健脾丸

主治:因痰濕郁阻引起,經期錯後,量少色淡,或赤白夾雜,頭暈體胖,心悸氣短,脘悶噁心。


3

月經先後無定期


表現:

屬月經周期的異常,其臨床表現無一定規律。提前或推後1~2周。


聯合用藥:

  • 逍遙丸 + 益母草膏

主治:因肝鬱引起,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血行不暢,胸脅脹滿,心煩易怒,情志不舒。


4

月經過多


表現:

連續數個月經周期中月經期出血量多,但月經間隔時間及出血時間皆規則,無經間出血、性交後出血、或經血的突然增加。


聯合用藥:

  • 加味益母草 + 歸脾丸 + 阿歸養血糖漿

主治:因脾虛引起,泵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盡,色淡紅,質清稀,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溫,不思飲食,大便溏薄。


  • 生化丸 + 逍遙丸

主治:因血瘀引起:經來量多,或崩漏,或淋漓不盡,色紫黑有塊,小腹痛,拒按,瘀塊排出後痛減。


5

月經過少


表現:

來月經時血量過少、色淡,或者月經來潮時間過短,不足兩天,或似有似無。


聯合用藥:

  • 烏雞白鳳丸 + 加味益母草膏


6

月經經期延長


表現:

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凈者。相當於西醫學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的黃體萎縮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宮內膜炎等引起的經期延長。


聯合用藥:

  • 宮血寧 + 金雞虎補丸;
  • 生化丸 + 歸脾丸。


溫馨提醒


女性朋友們平時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發現不妥,儘早對症配藥。如服藥後症狀不見緩解,且病症遷延,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另外,除了運用中成藥藥物調理,大家還要注意日常保健和生活、飲食調理。

  • 日常要注意緩解精神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 增強體質,可從事一些全身運動,如游泳、跑步。
  •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
  • 經期要防寒避濕,避免淋雨、涉水、喝冷飲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涼;夏季也要注意保暖。
  • 飲食上,應以清淡且富有營養為主;注意補鐵,補充維生素C,多吃豆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