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遞 | Meta分析:炎症性腸病也會增加前列腺癌風險?

2019-11-05     醫脈通腫瘤科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根據發表在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期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患有炎症性腸病(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男性,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更高。

相關背景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常見的小腸和結腸慢性炎症,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據報道,歐洲約有250-300萬例IBD患者;美國約有100多萬例IBD患者。此外,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IBD的患病率在新興工業化國家中也有所增加。

IBD也是腸外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如淋巴瘤、膽管癌、黑色素瘤。以往的研究已對IBD患者的癌症風險進行了廣泛探討。然而,有關IBD患者PCa(前列腺癌)風險的研究尚無定論。

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全面的薈萃分析,以調查IBD與PCa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於2019年10月7日發表在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期刊上(最新影響因子:4.600),一起去看看吧!

研究簡介

研究人員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進行了系統的文獻檢索。根據檢索策略確定了416份報告,綜合評估後納入9項研究,其中5項來自歐洲,2項來自亞洲,另外2項來自北美。這9項研究包括6項隊列研究和3項病例對照研究。

圖1 納入的研究詳情(UC:潰瘍性結腸炎,CD:克羅恩病,IBD:炎症性腸病,SIRs:標準化發病率,RRs:相對風險)

其中,隊列研究共計86137例受試者;病例對照研究共計22760例IBD患者,300851例對照受試者(無IBD)。隨訪時間從4年至40年不等。通過計算合併標準化發病率(SIRs)或相對風險(RRs)以及相應的95%置信區間(CIs),以確定IBD和PCa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

6項隊列研究結果顯示

合併SIR(標準化發病率)為1.33(95% CI=1.03-1.71)。

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的PCa風險較高(合併SIR=1.58,95% CI=1.08-2.30);克羅恩病(CD)患者的PCa風險也增加(合併SIR=1.12,95% CI=0.97-1.31)(圖2)。

圖2 研究結果(點擊可放大)

3項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

與正常人群相比,IBD患者的PCa合併RR(相對風險)為1.81(95% CI=1.43-2.29)(圖3)。

圖3 研究結果(點擊可放大)

敏感性分析表明結果穩健,未觀察到明顯的發表偏倚。

優勢和局限性

本研究發現與無IBD人群相比,IBD患者的PCa風險明顯更高。因此,提高對IBD患者的篩查和管理,如進行活組織檢查和其他預防性治療,可能有助於IBD患者降低PCa相關風險。

研究優勢:其一,本薈萃分析基於人群研究,樣本量非常大;其二,納入的研究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洲(英國、瑞典、芬蘭和丹麥)、亞洲(中國和韓國)、北美(美國)。最後,本薈萃分析不僅考慮了前瞻性隊列研究,還考慮了病例對照研究。最長隨訪時間長達40年,保證了結果的可靠性。

局限性:分析時未考慮到混雜因素,如前列腺癌家族史、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等可能影響前列腺癌發病風險的因素。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IBD與PCa的發生率顯著升高相關,但很少有研究評估IBD與臨床上顯著的PCa風險之間的關係。此外,有關IBD參與PCa進展的潛在分子機制的證據有限。進一步的大型精心設計的研究和功能研究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IBD和PCa風險之間的關係。

小結

本薈萃分析評估了IBD對PCa進展的影響,發現IBD患者與PCa風險顯著增加相關。進一步的亞組分析表明,UC患者具有較高的PCa風險,而CD患者則無顯著相關性。3項病例對照研究的匯總結果表明,與無IBD的患者相比,IBD患者的PCa風險顯著升高。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Ge Y, Shi Q, Yao W,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19 Oct 7. doi: 10.1038/s41391-019-0177-7. [Epub ahead of prin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V1YPm4BMH2_cNUgRN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