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外傷誘發深靜脈血栓合併肺栓塞 海慈血管外科緊急手術救命

2019-11-25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

11月21日晚上7點多,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血管外科醫生團隊聯合介入診療科成功救治一名深靜脈血栓合併肺栓塞患者。40歲的張先生因胸悶憋氣、雙下肢水腫難耐轉院來到海慈醫療集團,此前他因嚴重外傷、右腿骨折已臥床近20天,血管外科李強副主任醫師為他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深靜脈血栓合併肺栓塞。肺栓塞全稱「肺動脈栓塞」,肺動脈一旦堵住以後,肺動脈的血過不去,遠端的肺組織的氣體交換受到了影響。心臟也容易不堪重負,導致心臟功能不全,甚至心衰……患者的生命正處於危險的邊緣。

血管外科團隊迅速行動起來,介入手術1個小時便成功為患者抽吸300多毫升血栓,病人胸悶憋氣的症狀緩解,術後進行溶栓、抗凝等持續治療,腫脹的雙腿也逐漸恢復正常。

深靜脈血栓如同血液高速路上的障礙物,它們會造成血液循環的交通堵塞和阻止血液流動,干擾人體系統的正常運轉。如果深靜脈血栓脫離了原來的位置,移動到了肺里,就會形成肺栓塞,肺動脈形成栓塞後,血液循環受阻,使腦部、心臟等其他臟器出現缺血,嚴重的引起休克、暈厥、甚至死亡。急性肺栓塞非常危險,死亡率高達20%-30%。

張先生為何突發急症?深靜脈血栓誘因有哪些?據李強副主任醫師介紹,血管壁受到損傷、血液的高凝狀態、血液滯留、血液流動慢等因素會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張先生的嚴重外傷造成了血管損傷,因為嚴重骨折長期臥床,血液流動較慢,從而誘發了深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多集中於老年人、孕產婦、久坐久站者、外科手術患者等,患者一般會出現雙下肢腫、疼、發熱等症狀。

雙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前術後對比

久坐當心「要命」!

何為久坐?一般坐位2—4小時以上都稱為久坐。我們周圍一部分老年人每天坐的時間都超過6—8小時。久坐會導致血流緩慢,很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此時,一旦血栓脫落就會造成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

肺栓塞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目前,肺栓塞是第三位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僅次於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死亡率僅次於腫瘤和心肌梗死。70%~95%的肺栓塞是由於深靜脈血栓脫落後隨血循環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的,原發部位以下肢深靜脈為主。因此久坐不動者最好每隔一兩個小時,活動一下下肢,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

專家提醒,對於有肺栓塞病史的患者及高齡人群,應注意定期檢查雙下肢是否對稱腫脹,是否有靜脈曲張、皮膚發紺、壓痛等症狀。一旦出現相應症狀,請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救治時機,威脅生命。

作為山東省重點學科、青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近年來,血管外科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診療方面積極開展了諸多技術,例如動脈閉塞微創斑塊旋切、靜脈曲張射頻消融微創術等,每年使近千名患者受益。牽頭組建成立半島創面聯盟,同時成立山東省內首家創面修復病房,為患者解除了創面傷痛的折磨。海慈醫療集團血管外科團隊依託先進技術和人文關懷,打通了堵塞的「生命通道」,為一位又一位的患者撐起了生命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QD9om4BMH2_cNUg0Z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