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2019年年度會議上公布了新當選的90名成員和10名外籍成員。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Victor J. Dzau表示:「這些新當選的成員無疑是最傑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卓越的工作促進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醫學和健康,。」
「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健康和科學挑戰,以及為造福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和醫學的未來提供信息至關重要。我很榮幸地歡迎這些受人尊敬的人加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新當選的成員都是由老的成員通過選舉選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也是對促進健康、醫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一種肯定。
在新成員當選之後,目前美國醫學科學院有成員人數2302,國際外籍成員的數量達到192人。
在今年入選的100人中,有兩名華人入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一名中國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
兩名華人分別是戴宏傑和明國莉,分別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和華中科技大學的校友。
戴宏傑,1966年5月出生於中國湖南邵陽,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94年哈佛大學博士畢業,1997年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目前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入選貢獻是:主要從事納米科學和納米材料與生物和生物醫學體系的橋樑研究,以及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基生物傳感器、螢光/拉曼生物探針、藥物傳遞和光熱療法的研究。
明國莉,目前是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科學終身教授,佩雷爾曼醫學院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終身教授。明國莉本科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今屬復旦大學),第一個博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02年又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入選貢獻是:率先使用病人來源的人類幹細胞來模擬大腦疾病的遺傳和環境風險,這改變了我們對潛在機制和潛在治療策略的理解。
今年當選的外籍院士中的中國科學家是高福
高福目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從美國各高校教職工入選情況來看,今年最大的贏家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有6名教職工入選美國醫學科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佩雷爾曼醫學院已經超過20年被評為美國頂級醫學院,該學院一直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的全美最大的單位之一,在2018財年獲得了4.25億美元的資助。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也有4位教職工入選醫學院院士;密西根大學也有3名教職工入選。
另外,麻省理工學院有2名新入選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2名新入選者,芝加哥大學兩名醫學博士也是新入選者。
10名外籍院士分別是:
巴黎大學醫學院的Marina Cavazzana,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Ama de-Graft Aikins和Nicholas Wald以及帝國理工學院的Neil M. Ferguson,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Bartholomeus CJM Fauser,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Jan De Maeseneer,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Paul S. Myles,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醫學教授John Eu-L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