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旱碼頭」插上夢想的翅膀
——建國70年來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及展望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經濟社會發展,交通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沒有路到有路,從土路到砂路、從砂路到油路、從低等級路到高速路,從走不出去到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快,交通巨變,挺起了平涼的發展骨架,鋪就了平涼經濟社會發展的康莊大道。
曾幾何時,山樑溝峁橫亘面前,山鄉村鎮閉塞難行;如今,三條鐵路縱貫南北,高速公路寬闊平穩,幹線公路四通八達,農村公路通鄉到村。70年交通巨變,改寫了平涼大地的時空格局。
交通骨架網絡基本形成
西平鐵路
平涼市緊緊圍繞建設陝甘寧交匯區交通和西蘭銀幾何中心物流「兩大樞紐」,實施大投入,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全面推進鐵路、公路、物流現代交通建設。寶中、西平、天平3條鐵路總里程達到231公里,構建起十字形鐵路網骨架。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010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91.8公里,全市擁有高速公路182公里,二級公路661公里,實現了「市上通高速、縣縣通二級、鄉鄉通油路」的目標,初步形成了以國省幹線為主骨架、縣鄉道路為主動脈、通村道路為「毛細血管」的公路網體系。
三條鐵路縱貫南北
彭大高速公路
改革開放後,跟隨著國家富強的腳步,平涼不僅實現了鐵路從無到有,更實現了鐵路快速發展的歷程,推動了平涼人民的「足下變遷」。1995年6月,寶中鐵路建成通車。火車翻山越嶺,穿洞過河,悠長的汽笛聲驚醒了偏僻山村沉寂多年的漫漫長夜,平涼人民終於實現了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火車夢。2009年,全市擁有電汽化二級鐵路1條90公里,年客、貨運量為40萬人次和250萬噸,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占到了5.95%和12.9%的比重。時至今日,全市已有寶中鐵路、西平鐵路、天平鐵路三條幹線鐵路,全市鐵路總里程224.9公里,均為一級幹線電氣化普速鐵路,鐵路密度1.99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客、貨運量達到3600萬人次和6000萬噸,區域鐵路完成客運量占全社會份額的8.6%,鐵路貨運量比重占貨物總量的86.5%。
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建設
建設中的平天高速橋樑工程
平定高速、西長鳳高速建成營運,平涼境內福銀、青蘭兩條國家高速公路形成東西運輸大通道。靜寧至莊浪、涇川至滲水坡、韓店至張家川、國道312線平涼城區過境段、平涼西至界石鋪等一批二級公路改造升級,極大地提升了區域交通保障能力。2016年以來,平涼至天水、彭陽至大橋村、靜寧至莊浪、華亭至涇源4條263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實施,國道312線鳳翔路口至平涼東、平涼至華亭、彬縣至華亭、馬峪口至千陽公路、崇信至方堤口段等9條568公里普通省道開工建設,成為平涼交通發展歷史上重大交通項目最多、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
農村公路實現暢鄉通村
農村公路基層鋪築施工
「十一五」期間,爭取國省補助資金9.14億元,建成農村公路4085公里,平涼農村公路建設從此走上了大發展的快車道。「十二五」期間,投資20.9億元,實施各類農村公路7029公里,完成平涼至涇源至莊浪、靜寧縣威戎至仁大、涇川長慶橋至飛雲至太平等三級公路改造452公里,建成建制村通硬化路4516公里。「十三五」以來,圍繞「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車」兩大目標,集中實施建制村通暢、「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建設、農村路網改善、農村客運網絡建設「四大工程」,大打交通扶貧攻堅戰。2016年至2018年,爭取國省補助資金16.77億元,實施農村公路項目1419項2746公里,其中改造縣鄉道210公里,建制村和撤併建制村通暢工程1435公里,實現了全市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目標。全市有113萬農民群眾直接受益,受益面達到62%,使農民群眾走上了寬暢的水泥路。
運輸站場建設遍布境內
堡子灣梁隧道(已雙向貫通)
隨著全市公路網絡的形成,為構建「大交通、大公交、大流通」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奠定了基礎。全市上下緊緊抓住平涼進入全國第180個主樞紐城市的機遇,加大運輸站場建設力度,全面推進「村村通班車」客運網絡化建設進程,做到路修在哪裡,車通到哪裡,站建在哪裡。平涼工業園區綜合物流中心、平涼市道路運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成運營,平涼客運樞紐站、平涼快速客運站啟動實施,華亭、靜寧、莊浪汽車站建成運營,涇川、崇信客運站開工建設。至目前,全市建成縣級客運站10個,鄉鎮汽車站102個,行政村停靠點1585個,實現了「縣有等級站、鄉有汽車站、村有停靠亭」的目標。鄉鎮通班車率達到100%,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9.4%。
運輸服務能力極大提升
K43+950高邊坡
截至2018年5月,全市擁有貨運車輛15688輛、客運車輛1228輛,客貨運輸車輛總量達到16916輛,道路運輸從業人員達到62718人。著眼服務城鎮化建設,發展公交車341輛,公交線路由32條增至53條,市縣城區基本形成了以公交運輸為主的城市客運發展格局。農村客運車輛由490輛增至654輛,農村客運班線由195條增至319條,惠及全市150多萬農村人口,農村群眾出行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全市擁有計程車1787輛,完成計程車「油改氣」796輛,投放新型節能環保公交車59輛。搶抓平涼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甲醇汽車試點城市和全省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的機遇,投入甲醇汽車150輛。從固定線路到按需開行的定製公交、從柴油車到新能源公交車、從人工售票到電子支付。這些改變的背後,體現了城市公共運輸配套體系的完善,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城市理念。
展望未來 「鐵公機」全面發展
2017年,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確定了「黨建統領、『四化』統籌、交通先行、產業支撐、決戰脫貧、決勝小康,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的發展思路,平涼交通發展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大建設的黃金時期。目前,平涼至天水、彭陽至大橋村、靜寧至莊浪、華亭至涇源4條高速公路和平涼至華亭一級公路等13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靈台至華亭高速公路已完成可研批覆,2019年4月將開工建設,五類2025公里交通扶貧行動項目已開工建設。到2020年,平涼高速公路將實現市縣高速通達,境外實現平涼南出天水、寶雞通往川渝,北上彭陽、西峰通往銀川、內蒙的大通道徹底打通;幹線公路將實現縣縣通國道、鄉鄉通普通國省道,與周邊省際出口順暢銜接。
2018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赴西部戰區空軍、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空軍研究院工程設計研究所等單位彙報銜接平涼機場建設事宜。平涼軍民合用機場目前前期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已完成場區土地摸底,清表統計,場址初勘,凈空障礙物、場區地形圖及控制測量等工作;在羅灣場址設立了氣象觀測站並開始正式運行;進場路、水電氣、通信等專項管線路徑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委託民航機場建設集團、空軍研究院工程設計研究所和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編制機場工程預可研報告和航行服務研究報告,民用部分預可研報告、航行服務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軍用及軍民合用部分方案已報送至西部戰區空軍作戰處審查。項目有望在2019年底開工建設。
除了機場,近年來平涼市還把積極爭取高速鐵路項目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赴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委相關部門,極力爭取把平涼納入高速鐵路網。目前,平慶鐵路已列入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建設扶貧行動方案(2018-2020年)》(鐵總發改〔2018〕88號)文件,該方案明確將六盤山區等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鐵路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十三五」期間爭取開工建設平涼至慶陽等鐵路項目,形成地級市至省會間的快速鐵路通道。同時,中國鐵路第一設計院已編制完成《平涼至慶陽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預可研明確平慶鐵路按高速鐵路建設標準設計,並預留髮展空間。同時,寶中二線、西平二線增建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國家鐵總2018年鐵路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寶中線平涼南至迎水橋段增建二線工程完成預可研並通過鐵總審查,西平二線增建項目已完成預可研編制;到2020年,平涼市鐵路里程預計達到318公里,路網密度2.81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網布局更加完善,將形成蘭州、天水、寶雞、西安、慶陽、銀川六個方向的對外通道,我市將實現區域內鐵路干支線合理布局,基本滿足鐵路交通運輸需求。
在不久的將來,「旱碼頭」將實現縱橫東西南北,貫穿全境的新的跨越,屆時,快捷的高速鐵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飛機將把平涼人民與全國各地緊密相連。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平涼日報》專版
平涼發展巡禮——交通
來源:平涼日報/ 劉亮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梁鳳嬌
編輯: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