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真厲害!人民日報點贊了......

2020-03-29     美好滁州

《 人民日報 》(2020年03月26日11版)

隨著中國5G開啟正式商用,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主動上雲,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傳統企業、科技公司等多方,在合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試驗出新的可能。日前,記者走進安徽滁州,探訪華為雲與政企客戶如何抓住產業升級周期的機遇,加速當地產業智能化進程,加強當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業務交到公有雲

服務享受個性化

「公司上雲後,硬體投入成本減少近2/3。」康佳集團控股的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信息技術專家朱華滿意地說。他告訴記者,過去,公司在硬體方面投入較大,公司將伺服器和部分應用系統遷移到華為雲上,再配合其他方面的優化,年度節約成本近500萬元。

簡單地說,「上雲」是指將IT基礎架構部署到雲端,利用網絡獲取更便捷的計算、存儲、數據、應用等服務。而說起「上雲」的好處,康佳等先行試水企業滔滔不絕: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研發效率、用更少人力支持同量用戶。

安徽康佳還有哪些業務正在上雲?據了解,文件管理上,通過在華為雲上部署應用ECS彈性雲伺服器以更安全地管理數據和文件;開發環境上,利用網上資源和開發工具來實現多人多功能跨區域協同辦公;安防部署上,推出適合移動辦公需求的新一代視頻監控設施……朱華以安防部署工作舉例,「公司一個廠區就有200多個攝像頭,上雲後依靠高速、大流量網絡,才能實現實時定位追蹤、後台數據分析,方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現場,將過去的事後追溯變成事前管控和事中跟蹤。」

目前,安徽康佳主要使用公有雲部署一些非核心系統,這個做法在業界較為超前。「實際上,公司內部對於是否上雲爭論許久。」朱華透露,一方面是現有伺服器還能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是當時5G技術不夠成熟,導致不少雲端功能無法實現,而完全靠自己研發成本太高。

此外,康佳集團還將把ERP等核心系統逐步遷移上雲,並且雙方合作已涉及產品層面,現有的電視製造業務將與華為智慧屏進行融合,研製更高端的電視產品。

「華為提供的是一套從晶片到推理平台再到一站式開發環境的完善服務。」滁州華為智能家居雲創新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除了雲服務,華為還提供訓練平台、連接方式、智能語音、智能圖像等幾千項服務,但服務的公司具體需要哪些幫助,需要雙方共同協商,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應該說,更多傳統企業通過上雲,有了成為科技創新驅動型公司的可能。

發揮區位效應

釋放技術優勢

安徽康佳上雲,是滁州企業智能化升級的縮影。滁州與華為嘗試深度合作,推動著產業優勢與科技優勢進一步結合。

2018年8月,滁州市人民政府就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簽訂了「滁州華為雲計算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家居雲、智慧城市、軟體開發雲三個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挖掘滁州市區位、人才、服務、生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優勢。

以滁州家電家居企業為例,滁州聚集了西門子、創維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形成具有一定規模與核心競爭力的區域性產業群。「在萬物互聯的數字化發展方向下,滁州產業升級換代的轉型需求促成了滁州與華為的合作。」滁州市副市長姚志表示,滁州與京東、蘇寧易購等企業也有合作,但主要解決的是線上銷售問題,與華為合作是希望利用華為雲計算等技術幫助本地企業轉型升級,也藉助華為品牌影響力使滁州的產業群更多被看見。

那麼,如何更好發揮和承載華為等科技團隊的技術引擎作用?

2018年,滁州高教科創城入駐無人機企業、機器人企業等十多家智能製造企業。「我們發現,企業升級過程中依賴的一些歐美國家技術,國內有科研團隊也能夠實現,只是溝通渠道需要進一步打通。」滁州高教科創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昭文談道,不久前滁州一家企業升級換代,原本要花費幾億元購買國外設備,引進的某科研院所專家表示可以用低很多的價格提供同樣的技術支持,幫企業省了一大筆錢。

王昭文感受到,「包括華為等走在技術潮流尖端的企業或團隊,具備強大技術能力和輻射效應,能帶動一批與其產業鏈相關的企業來滁州,其技術可以滲透到更多行業更多領域,這也需要滁州高教科創城發揮更多技術銜接、資源配置作用,園區多方還有很大合作空間。」

實際上,政企上雲漸成主流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嘗試用「雲」來解決傳統線下場景存在的難題,數以萬計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關口上雲破局,但一切才剛剛開始。去年公布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中國各行業企業上雲率約40%,遠低於歐美國家。培養起用戶對雲計算的信任,解決好用戶擔憂的安全性問題,才能真正實現「上雲是常態,不上雲是例外」,而這也需要科技力量更多延伸到地方。(記者吳姍)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G8bJ3EBrZ4kL1ViQ-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