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的來源
枯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在傳入日本後為適應日本地理條件限制而改造的縮微式園林景觀,現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無高山,丘陵,無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園林藝術設計上探索精巧,細緻,注重景觀形式的象徵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塊象徵山巒,用白沙象徵湖海,用線條表示水紋,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畫卷。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因其無水而喻水,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枯山水景觀特點
1.清純
清純自然是枯山水意境最為直接的感受,像是自然里的人工工匠,對於每一處的設置都是自然的感覺,重點表達了對自然的一種憧憬,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其中不會出現過多的人工修飾的痕跡,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寧靜,淡雅。
2.自然
枯山水的營造是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心靈感受,這使得園林具有很耐看的的特點,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細體會,一種自然與人合二為一的狀態。
3.禪意
13世紀鑒真東渡日本為日本帶去了佛教宗派禪宗,反映了修行者的心中追求的一種苦行和自律的精神,所以日本對於以往的,庭院水池有了很多的改變,減少了池泉的造型設計。
4.小巧
小而美就是這個道理,枯山水有很多小巧精緻的地方,比如枯樹的枝丫,砂礫中的小座椅,通過一些小巧的物體在相對較大的庭院中進行點綴,疏密有致的排列,讓人看著就是很有規律而且心情舒暢。
必備元素
就極簡主義極致而言,最典型的是日本枯山水,即無水之庭,雖然其來自於水庭,但卻與水庭有所不同,比如枯山水將宗教美學中的極簡主義發揮到了極致,沒有水體、島嶼以及喬木和小橋元素,只有石塊、白砂以及苔蘚等幾種元素。
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很多園林造園者是僧侶,或被稱為是立石僧。比如,成就卓越的夢窗疏石。
對於枯山水而言,其通常是採用寫意手法來體現山海,僅僅依靠觀者的感悟、聯想等,採用多元化的形態,將天然石塊代替島嶼、山巒,並且將它們置於白砂之中;砂面上被耙出水諸如波紋等形狀,以此來體現江河湖海;或者利用苔蘚、草坪等,來代表大千世界;或者是精心修剪的綠籬來代表海洋。
運用於庭院設計
日本枯山水發展至今,備受各國百姓歡迎,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就是可以省略空間和降低成本。這一點恰與日漸擁擠的現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將這種藝術從寺院搬到現實社會中,在一些庭院裡、公園裡、展覽廳內甚至越來越多的仿古餐廳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獨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藝術氣氛,又拓展了空間。
東林春景:專注庭院設計、施工、養護
東林春景:做庭院行業的「海底撈」
註: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