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扶風,這是我的新名片!
扶風簡介
中文名稱:扶風縣
外文名稱:Fufeng County
別 名:東方佛都,青銅器之鄉
行政區類別:縣
監護人:中國陝西省寶雞市
政府駐地:扶風新區
電話區號:0917
郵政區碼:722200
地理位置: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
面 積:720平方千米
人 口:42.8萬(2010)
方 言:周朝國語、雅言——陝西西府方言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法門寺、周原遺址、西府古鎮、關中風情園
車牌代碼:陝C
行政代碼:610324
家庭成員
城關鎮、法門鎮、絳帳鎮、杏林鎮
召公鎮、午井鎮、天度鎮、段家鎮
成長經歷
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縣屬姜氏國(部族)。
黃帝時期,屬岐伯國(部落),后稷周國(部落)。
堯舜時代,為周始祖棄的封地,屬后稷有邰氏。
西周時,屬岐邑,為京畿。
東周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內法門鎮始設美陽縣,揉谷鄉法禧村設邰縣,屬內史。
西漢時,美陽縣、邰縣始歸雍國,後屬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歸右扶風轄領。新莽時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
東漢時,美陽縣轄區未變。南部邰縣改為武功縣。
三國時,美陽、武功縣治未變,歸扶風郡轄領。
西晉時,美陽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廢美陽縣。在今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設周城縣,美陽縣併入周城縣,治城在今周原遺址,歸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縣,在武功縣治姜塬嘴設美陽縣,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部和太白、駱谷、邰亭等地,歸武功郡轄領。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陽縣治崇正鎮。建德三年(574),移周城縣治於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龍縣;撤美陽縣,縣地歸岐山。置武功縣治於中亭川(今武功鎮)。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改三龍縣為岐山縣,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嶺)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長寧鎮始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在今縣址設湋川縣 。太宗貞觀元年(627),撤扶風縣,貞觀八年(634)改湋川縣為扶風縣,在今法門鎮設置岐陽縣。元和三年(808)撤岐陽縣。
五代後梁、唐、晉、漢、周時,扶風縣設置未變,歸鳳翔府轄。
北宋時,縣置未變。
南宋初(1127),金人統治北方,更名扶興縣。後又復原名,歸鳳翔府轄。元、明、清時,縣名和治城均未變更。元時屬陝西行中省鳳翔府轄,明清歸陝西布政使司鳳翔府轄。
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歸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
1949年7月13日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併入興平縣。1961年8月從興平縣分出至今,隸屬寶雞市。
扶風名人堂
扶風榮譽
2007年12月5日,扶風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為面無懼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2007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
2008年5月被陝西省命名為「省級平安縣」。
2008年被命名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2009年8月8日被2009世界文化旅遊論壇授予「中國著名文化旅遊縣」榮譽。
2009年9月扶風縣被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局命名為「全國平安暢通縣」。
2010年1月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扶風縣「全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
2010年2月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綠化模範縣」榮譽稱號。
2010年8月榮獲「中國優秀文化旅遊縣」稱號。
2010年8月第六屆中國城市(旅遊)品牌大會暨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公益評選頒獎盛典上,扶風縣被評為「中國優秀休閒度假旅遊縣」。
2010年10月榮獲「中國金融生態縣」稱號。
2010年12月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1年1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
2011年6月被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縣」
2012年被授予「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縣」稱號。
舌尖上的扶風
大美扶風
民俗扶風
馬氏宗親祭祖
第二十七屆世界佛教徒聯誼大會
戲劇蘇若蘭
扶風社火
扶風碗碗腔皮影
扶風剪紙
扶風面花
來源:廣廣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