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個晚上,一位叫梁旋的男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他變成了一條大魚,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游弋到大海彼岸。
夢境里壯闊的畫面震撼了他,他萌生了將夢境變成現實的想法。
不久後,他與同校的另一名學生張春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夢境創造成一個flash短片,這也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大魚海棠》的故事源頭。
《大魚海棠》講述了在一個與人類世界平行的空間裡,生活著一個掌控世界萬物運行規律和人的靈魂的族群,族群里一個叫椿的小女孩在成人禮那天被人類世界的漁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為救她而死去,靈魂化作小魚。
為了報恩,椿開始秘密飼養這條小魚,並幫助他重獲新生。可這種做法因違背了族群秩序而引發了種種災難。
看似簡單的劇情,背後其實有著長達十二年的製作歷程。
導演梁旋曾是清華大學熱能動力專業的學生,大二那年,為了更好製作《大魚海棠》,他從清華大學退了學,2005年,梁旋與張春成立彼岸天公司,專職做動畫,並開始為影片籌集資金。
2007年,梁旋與張春因製作的《燕尾蝶》拿到了做樣片的資金,這之後便拋下一切,全心投入到了《大魚海棠》的唱片製作,並用了兩年時間,才最終完成電影的前期與劇本。
2010年完成劇本後,梁旋他們用股權投資和自有資金製作了20分鐘的電影樣片,這個片段在韓國拿了七個大獎,在網上也流傳頗廣。
本來以為有這部成功的樣片打底,投資會很順利,現實卻和他們想的不一樣。
那幾年,國產動畫片賣座的全都是《喜洋洋與灰太狼》這一類,因此都不願因投資《大魚海棠》。
沒獲得投資,梁旋與張春也陷入了困境。公司從大工作室搬到小辦公室,因為發不出工資,團隊人員一個一個離開,最後,只剩他倆加一個做飯阿姨。
萬般無奈下,兩人想到了眾籌。2013年,梁旋在網上發起眾籌,45天裡,有近4000位網友出資,有的人投了自己一個月工資,有兩個人,投了50萬。最後,兩人籌集了近160萬元。創下了當年中國眾籌融資的記錄。
雖然籌到的錢不夠多,但卻為他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這次眾籌不僅獲得了許多網友的關注,還因此引來了光線傳媒的重視,最後,光線傳媒給他們投了3000萬。
投資到位後,經過兩年多的日夜拼打,「游」了12年的《大魚海棠》,才終於誕生。
這部1個小時40分鐘的電影在製作期間,光手稿就有十幾萬張,足以堆滿一間屋子;僅一個背後故事,梁旋他們就寫了幾萬字的小傳。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好在電影上映後一舉打破了國產動畫紀錄,為中國動漫,再添一份優異的成績。
畢竟,在此之前,國產動畫電影一直都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而大魚海棠對國漫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路走來,國漫磕磕絆絆,幾度浮沉中是無數人的守望與堅持。
從《大聖歸來》再到《大魚海棠》,國漫電影已經逐漸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輪廓,並給了許多動畫人嘗試的機會和勇氣。
電影的最後,是鯤和椿在人間相遇,而湫變成了靈婆的接班人。電影本來還有另一個彩蛋,但因片長原因被刪掉,彩蛋內容是成為接班人的湫會和變成魚的椿再次相遇。
而如果有續集的話,湫也會成為續集的主角,所以那些因為湫的死傷心的觀眾們可以放心了。
精美的製作加上濃郁的中國風,《大魚海棠》已成中國動漫中的佼佼者。
在影片的籌備之初,三維動畫還不像現在這樣盛行,如今再看這樣一部主要用二維動畫描繪宏偉奇觀的作品,已顯得十分難能可貴。
《大魚海棠》更像是梁旋藉此來表達自己的理想主義,和他不輕易向命運妥協的精神。
正如影片中所說的那句:「我們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