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在育兒的過程中,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有規範孩子言行的概念呢?家長們對此的認知並不相同,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才能聽懂道理,到那時再立規矩孩子才能願意聽;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得立規矩,不然孩子長大了更加難以管教。其實在孩子2-6歲的時候是父母立規矩的最佳時機,這個階段的教育引導也是最有成效的。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視頻引髮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名4歲左右的小男孩很規矩的坐在地鐵的長凳上,並且緊緊地挨著媽媽坐下,希望可以騰出位置來讓其他人坐。並且小男孩的坐姿非常好,挺直的腰板很有有模有樣的。視頻中小男孩一直保持規矩的模樣,中途沒有吵鬧的表現,贏得了網友們的喜愛。
對此網友們熱議,原來男孩和地鐵的組合併非等於熊孩子!見慣了熊孩子在地鐵里撒潑打滾,你可曾看過,完全不同的乖娃娃?「孩子這麼小就這麼懂規矩,長大了也一定是個好孩子!」網友們紛紛感慨這也說明孩子的父母教得好!
可以看出,小男孩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但是他卻能乖乖地坐在座椅上,這樣的「乖巧」得益於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規範。看來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懂道理,值得家長們多加思考!
l 立規矩要趁早。在孩子2歲以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迅速發展,這此後孩子可以和父母完成基本的溝通。當孩子對父母說不時,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了。這也說明大人可以和孩子講道理進行溝通了。
l 讓孩子做選擇題。很多家長覺得給孩子立規矩很難,這是因為家長們習慣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其實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選擇題,讓孩子有選擇權利,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更加願意配合父母。
l 家長要嚴於律己。父母的行為被孩子看在眼裡,這種影響是很直接的。孩子對於問題的處理很大程度上是對父母行為的模範和學習。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在孩子成年後也會留有痕跡。
給年幼的孩子立規矩是一個不斷和孩子溝通和建立規則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父母們既要不輕易妥協也要把握好規則的靈活度,尺度的把握尤為重要。父母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給予孩子適當的「接受空間」會讓孩子更加願意回應和接受。
大家對於孩子的言行規範有哪些建議呢?對於給孩子立規矩有哪些好的想法呢?
------------------------------
關注【蕾媽育兒經】,了解更多孕期和育兒知識,學會解決親子成長問題和家庭矛盾!若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私信留言評論,作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專業的回覆,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