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 14 年 Demna Gvasalia 及其友人創建的 Vetements 對當時的時尚圈猶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驚醒了不少沉浸在時裝所創造的高級美夢裡面的時尚人士一樣。
一周前,Demna Gvasalia 宣告「退出 Vetements」的一紙聲明,在業內也是一聲平地驚雷,關注討論度甚至超過了正在如火如荼的時裝周,讓不少人感到意外,也引發了諸多猜測:
如 Vetements 的財務出現了問題、同為創始人的 Demna Gvasalia 和 Guram Gvasalia 兩兄弟不和 等等。
Demna Gvasalia
回過神來,不少人的得意之情也溢於言表:看吧,我早就說 Vetements 不行了······
這是不是馬後炮,我們先不表。
儘管在官方聲明中表示,Demna 表示只是尋找「新的冒險」,未來還會由 Demna 的哥哥 Guram Gvasalia 繼續主持品牌,進行創作。
但從 17 年開始,有關「Vetements 涼了」的消息就不絕於耳。
先是品牌進行打折促銷,二是 Vetements 在香港舉行的 Pop-up 限時店鋪活動被報道少有人被問津,三是時尚媒體《Highsnobiety》爆出品牌的銷售量大幅下降,以及設計師頻頻跳槽。
而今,Demna 正式離開 Vetements,也算是坐實了此前的種種。
Vetements 香港 Pop-up
2014 年到 2019 年,短短的 5 年時間也許對別的品牌來說,可能主要的內核理念都還沒鞏固建設完成,但 Vetements 卻是經歷了從被捧上神壇,到從從神壇下跌落的階段。
不可否認的是,這件事也寓示著以 Vetements 為代表的「反時裝文化」Ugly Fashion 確實日漸式微,迎來了沒落。
Vetements 的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是徹底地走向沒落,或是面對被收購的結果,還是能夠重新尋得新的爆點,再次俘獲年輕人們的放心?
葉子不敢立下結論,時尚、品牌的走向,本就很難預測得准。
可無論如何,過去的 5 年中,我們都應該感謝 Vetements,感謝它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包括對時尚的審視思考,以及這個品牌本身會出現這件事。
所以,我們不妨就來回顧一下,Vetements 曾經所創造過的那些經典「爆款」,於其中來探討一下 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看 Vetements 的設計,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 Ugly Fashion?
簡單來說,它的意思就是「審丑」,你也可以認為是「非主流」,是一種對當下主流時尚和審美印象的一種顛覆或者反叛的時尚文化。
在設計中主要表現出誇張巨大的輪廓以及視覺衝擊力強的特點,例如近年大火的老爹鞋、洞洞鞋、腰包、巨大的墊肩外套,還有各種 PVC 透明單品等,都屬於 Ugly Fashion 的範圍。
但 Ugly Fashion 又會伴隨著實用性的特徵,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會喜歡的主要原因,說白了就是「又酷又舒服」。
# Vetements RAIN COAT
說到 Vetements 的單品,葉子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件黑色雨衣,是當年時裝周的街拍利器。
雖然「雨衣外穿」不是被 Vetements 率先發明,但 17 年後的「雨衣熱潮」,確實是由它所引領起來,不少國外小眾的雨衣品牌,如 Rains 能夠讓國人所知,實際上也得感謝 Vetements 才對。
而後也發生了一件比較有趣的事。
當時一位來自紐約的 22 歲男生仿造 Vetements,創建了一個名為「VETEMEMES」的品牌,唯一的一件單品就是根據 Vetements 的雨衣模仿出來的「VETEMEMES 黑色雨衣」。
VETEMEMES
儘管 Demna Gvasalia 表示不會起訴 VETEMEMES,但如果細究到底的話,Vetements 的雨衣實則也是從 COMME des GARÇONS 川久保玲的員工服雨衣上來借鑑而來的。
兩者幾乎也無太多的不同。
川久保玲員工服雨衣
設計剪裁上沒有多大的講究,只是變得誇張 Oversize 起來,材質也算不上高級,更換了幾個字母 Logo,卻能從原本只是功能實用性的雨衣,搖身一變成為了高級時裝,也是當年時裝周場外最具辨識度的單品之一,售價達到 3800 元人民幣。
雨衣,算得上是 Vetements 最 Ugly Fashion 的代表作之一了。
# Titanic 外套
從修身到寬鬆的風格轉變就如 Vetements 橫空出世那般,似乎發生在一夜之間,就好像睡醒一覺起來,發現大家都穿得寬鬆,品牌的衣服也設計得寬鬆。
當然, Oversize 不是 Vetements 發明,但卻是在它演繹之後,編的愈演愈烈,而版型誇張,袖子超長的 Titanic 外套也成為大眾對 Vetements 最深入的認識,從帽衫、衛衣,到 MA-1 夾克,受到了蕾哈娜、侃爺、權志龍在內的眾多時尚偶像的青睞。
把袖子設計得超長,乍一看有點「難以啟齒」,沒法形容,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但會它帶有明顯的中性化特徵,不夠講究,卻足夠喪,足夠前衛。同時 Vetements 也以自己的誇張方式,改變了你對時尚的原有認識,告訴你「帽衫就是一件帽衫」而已,其它的也同樣。
# DHL 系列
黃色的 DHL 「快遞系列」作為 Vetements 的經典單品,也是我們對品牌形象最先的認識,刷屏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上面的雨衣以及長袖帽衫。
據悉,Vetements 最先的 DHL T恤是沒有版權的,而是因為品牌跟 DHL 快遞公司之間存在著帳單問題,進而引發的思考,「這麼普通卻重要的東西,為什麼不能讓它出現在秀場上了呢」。
這完全就相當於一次惡搞行為,說得不好聽點,你可以說這樣很酷,但也很無厘頭,Vetements 並不像傳統的時裝品牌那樣,背後有宏大完整成體系的文化概念。
差不多同樣的 T恤,你在 DHL 的官網上可能不到十幾美元就能夠購得一件,可在 Vetements 這裡,你需要付出差不多 270 美元,這背後的昂貴溢價,並有人買單,僅僅是品牌基於對傳統單調的「破壞」跟顛覆而造成的轟動現象。
# 寬肩風格
最後,如今常見的寬肩、墊肩潮流,也是由 Vetements 帶火,不僅是在品牌的西裝和外套上,就連襯衫還有 T 恤的肩部都變得異常龐大,以至於如今凡是說到街頭風設計,肩部不大點,都會被人認為很保守,不夠潮。
寬肩設計是 Vetements 復古情懷的體現,同時也是品牌反叛精神的代表,它是 90 年代以前的風格表現,曾是搖滾群體披頭士,以及女權主義者用來宣示精神的風格武器。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都有寬肩、高肩細節,但相比之下, Vetements 的要更加徹底,更加誇張,衝擊感更強,讓人感受到明顯的叛逆氣場。
以上就是 Vetements 五年來主要的代表爆款,以及所引領的風格潮流,不管在過去你有沒有穿過,但只要你稍稍關注一下時尚,就不可能不被 Vetements 這個名字所影響,即便你很討厭它。
如何看待 Vetements 不單單是一個「潮牌」就能夠說得通透的,很多人常常也會把它跟藝術界中的大師,也是著名的達達主義者 杜尚 聯繫在一起,兩者的存在同樣是對自身所處體系的一種諷刺或者攻擊。
Vetements 可以算作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當年輕人逐漸對傳統時裝感到無聊,且不想屈服於時裝品牌所制定的千篇一律的審美體系時,以 Vetements 為代表的 Ugly Fashion 的出現便給了他們可以窺見另一種可能的突破口,這也是它能夠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此外,Vetements 能夠爆紅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重要,就是它的 飢餓營銷策略。
Demna Gvasalia 曾在採訪中拿 LV 來舉例,品質奢華並不是真正的奢華,真正的奢華是由稀缺性決定的,他認為當你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買到 LV,這並不是真正的奢華。
所以,Vetements 的單品投入總是低於市場需求量,而且不會重推,你越是想買就越買不到,這也成就了品牌的轟動效應。
還有,品牌的亞文化標籤,以及各種大膽的 slogan 標語等種種反叛的行為表現,都進一步助推了 Vetements 的高度。
但所謂的爆款是很講究「新鮮感」的,當這一時期過去之後,人們對所謂的諷刺設計逐漸感到平凡,再加上前面說的,Vetements 並沒有沉澱發展出自己的成熟體系,因而當五季、六季過去後,再來看它的設計,往往也就顯得空洞化。
年輕人自然而然也會尋找下一個品牌。
說到底,Vetements 這個「反叛者」角色的出現,葉子覺得是一件實打實的好事,不僅提醒時裝品牌們不要固步自封,潮牌們不要浮於表面,形式大過內容,也給大家提了個醒,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