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女性要有家,男性要有室,家和室有何區別?

2019-11-18     高廣銀

在中國舊石器時期,當人們還是用石器或者骨頭作為工具的時候,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利用樹枝作為遮風擋雨庇護的場所。到了新石器時期,黃河流域開始出現木製的房屋,並且開始了群居的生活,逐漸形成了大姓的氏族部落。

古代社會中的「家」

但是由於歷史悠久,這些房屋的建築早已經廢棄,尤其是黃河流域,建築都已經深埋入地下,即使考古工作者了解到古代建築的平面形態,也很難了解到當年這些建築的空間形態,這無疑給我們留下不少遺憾。

古代房屋草圖

但是我們漢字中的甲骨文卻很形象描繪了我們古代建築的一些形態,特別是我們常用的漢字「家」,其中就很好地體現了我們建築發展的一些歷程。

甲骨文「家」

通常我們說家,一般都是指我們日常居住的地方,但是對於家的來源,卻有很多的解釋,在《說文解字注箋》中:「家從豕者,人家皆有畜豕也。」意思是家代表豬和房屋。在古代以房屋和豬來代表氏族社會當中的公有財產,以及互相之間的血緣關係。

在古代甲骨文中「豭(jia)豬」代表公豬,而「豕」字旁代表豬的生殖器,暗指男性,所以甲骨文當中「家」有兩種寫法,一種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家」字的寫法,另外一種是「家」字去掉「豕」換成「豭」,只是後一種可能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流傳下來。

甲骨文「牢」

再說我們古代的「牢」字,在甲骨文當中,「牢」是包圍結構,中間是牛或者羊,外面用柵欄圍起來,整個看起來是一個俯視圖,而「家」字,看上去更像一個剖視圖,上面是我們的房屋,下面則養著家裡的財產豬。

干欄式房屋

在河姆渡遺址上就發現了很多干欄式房屋,現在雲貴地區還有這種房屋,下面打著木樁,在木樁上面建造房屋。不過河姆渡遺址木樁不是很高,都不超過1米,很適合養豬。

河姆渡遺址

由此可見,豬在我們古代社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成為家的主要財產,其實一直到解放後,很多家庭還都有養豬為過年的習慣。一家人能夠可供支配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過年時候的一頭大豬。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可以賣一半自己用一半,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則整條豬都會賣掉。

年畫殺豬

所以古代農業社會當中的家,和我們現在的家有所區別,古代農業社會更多是象徵公有財產的團體,或者同一血族的團體,是一種氏族內部的公有制。

家和室的區別

古代文獻當中關於「家」和「室」的記載常常指一家當中的丈夫和妻子,比如《左傳·桓公十八年》中記載:「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渭之有禮。」這裡有家代表嫁人,有室代表娶妻。

為什麼男子結婚是「有室」呢?我們看「室」字的構造,在《說文解字》:「室,實也。從宀從至。至,所止也。」所以室本意是居室的意思,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為什麼室中間是「至」呢?這和這個字產生的背景有關,在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時候還是母系氏族社會。

摩梭族人

母系社會有什麼特點呢?可以參考現在雲南省西北地區摩梭族人母系社會,這裡的婦女處於支配地位,家庭是圍繞女性開展的。早期河姆渡文化中女性從事採集,男性則進行捕獵,實行族外群婚,也就是走婚,子女只知道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是誰。

婦女管理氏族的所有事務以及經濟生活,丈夫居住在妻子家裡,比如漢字「侄」字,《爾雅 ·釋親》「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女子謂兄弟之子為侄。」在這些母系社會當中,一個氏族可以同多個氏族通婚,因此姐妹當中男性必須離開,嫁到對方氏族當中去結婚,所以嫁到這個氏族的時候,稱之為侄,侄就是至的意思。男性要有室,指的是男子要有妻子的房子。

走婚

摩梭族人認為男性如果到了成婚的年齡還住在母親的族內,會被同族人所恥笑。在納西族人看來,一個伴侶都沒有的男性,是無能或者懦弱的表現。所以室表示男性到女性家裡,也代表女性的住所。

所以古代「家」字,代表的是男性的家,而男性是沒有住所的,所以是指當晚上來女性這邊過夜的時候,稱之為「家」。這個"家"是指夜晚來訪男性伴侶的一種稱謂,在《左傳·定公十四年》:「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野人歌之日:『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狼。」《史記·秦始皇本紀》:「防隔內外,禁止淫泱,男女絮誠。夫為寄狠,殺之無罪,男秉義程。」這裡都把男性比喻成傳種的公豬,都以「豭豬」做類比,先秦文明還有很多這種走婚的現象。

歷史發展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時候,男性開始替代女性成為經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當中的支配地位,於是形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氏族,從此妻子便隨著丈夫居住。這個時候「家」便固定了下來,不再是到處亂串的種豬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c7wgW4BMH2_cNUgzD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