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出征為何不帶著諸葛亮?不是不帶,只因三個不敢

2020-10-07   新車測評

原標題:劉備出征為何不帶著諸葛亮?不是不帶,只因三個不敢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兩個時代,誕生了許多能臣名將,一個是春秋戰國時代,一個是三國時代,說起三國,最為出名的人物恐怕就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運籌帷幄,隆中對三分天下、智取荊州、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皆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諸葛亮簡直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正因為諸葛亮有雄才大略,所以劉備才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以輔佐他成就大業。可是為什麼劉備屢次出征打仗卻不帶著諸葛亮?例如益州之戰,奪取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的重要策略,這次戰鬥的勝敗,直接關係著劉備勢力的興衰,但是如此關鍵的戰役,諸葛亮卻不在劉備身邊。

自從建立蜀漢政權以後,劉備更不帶著諸葛亮了,如夷陵之戰,是三國時代最大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劉備投入極大,關乎著蜀漢的國運,為何也沒有帶上算策無疑的諸葛亮呢,是因為劉備不信任諸葛亮嗎?其實,劉備不是不想帶著諸葛亮,而是不敢讓諸葛亮離開後方,不帶諸葛亮,才是信任諸葛亮的表現。

一、不敢將後勤交給別人

古代冷兵器時代,動輒幾萬、幾十萬人參加,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那時候打仗,糧草後勤是最為重要的。戰國時代,著名的長平之戰,廉頗本可以將秦軍幾十萬大軍拖住,讓他們功虧一簣,但是就是因為趙國糧草不足,後勤跟不上,趙王才派趙括跟秦軍決戰,最後導致廉頗的策略功虧一簣。

像劉邦跟項羽爭奪天下,正是因為蕭何掌管著後勤,能夠及時向劉邦提供補給,劉邦才能屢敗屢戰,最後戰勝項羽。可以說,冷兵器時代,糧草就是三軍命脈,劉備正是因為充分的信任諸葛亮,才讓諸葛亮留守後方,掌管後勤,輸送糧草,守護好蜀軍的命脈。由此可見,劉備不是不帶,而是不敢帶,不敢把糧草後勤交給別人。

二、不敢讓諸葛亮兼領兵權

諸葛亮身為蜀漢的丞相,已經掌握了蜀漢的財政、民政大權,並且諸葛亮學究天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在他的治理下,蜀漢百姓安居樂業,因此諸葛亮在國內有著極高的聲望,如果此時再帶著諸葛亮,到時候再讓諸葛亮掌握軍權,那劉備將置於何地?即使在好的君臣關係,也不可能不設防,因此劉備對諸葛亮還是有所提防的,他還是不敢讓諸葛亮兼顧財政、民政、軍政。

三、不敢不為蜀漢留後路

兵法有云:「不言勝,先言敗」劉備一生謹慎非常,他每一次出征都經過深思熟慮,像益州之戰、夷陵之戰這種關乎國運的大戰,他更不能不認真考慮失敗的後果,倘若帶著諸葛亮,一旦戰爭失敗,劉備諸葛亮兩人同遭不測,那麼蜀漢的江山該交託給何人?在蜀漢,除了劉備,只有諸葛亮的威望最高,即使他劉備戰敗犧牲,有了諸葛亮坐鎮國內,蜀漢政權不會太過震盪,能夠平穩的過渡新君繼位,所以他不敢帶著諸葛亮冒險。

由此可見,劉備屢次出征都不帶著諸葛亮,不是他不想帶,而是不能帶,不敢帶,他一生小心謹慎,只有讓諸葛亮坐守後方,他才能安心的在前線征伐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