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防控辦:學生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事關所有孩子,看看具體情況如何?

2020-04-07     潁州晚報

從下周開始,浙江省初三、高三年級同學就將回到學校上課,其他年級同學也將陸續返校。對校園的疫情防控工作怎麼做?

記者今日從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浙江省委、省政府極端重視,部署了風險點的全面排摸和預案準備。省市縣還成立工作專班,建立逐校開學條件確認、「健康碼+測體溫」校園准入、駐校健康指導服務、疾控應急管理等機制,分類型梳理學校衛生防疫工作檢查清單。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在會上表示,對開學時間之所以分層分類乃至分年級段有序安排,是因為疫情防控期間辦學可謂新試驗,各校都是「新手」上路,都有必要安排一個提供壓力測試的預備期、適應期。雖然事先經過多方籌備,但相比公眾尤其是廣大家長的關切,各方面工作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問:

隨著三級響應的實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都摘下了口罩,省委、省政府的不少會議,參會人員也都不戴口罩了。我想了解它對社會所傳遞的信號,是否意味著大家在一般場合都可以摘下口罩?另外,大家尤其關注學生戴口罩的問題,想聽聽您的意見。

  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關係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一件大事。在疫情快速蔓延的時候,不僅提倡大家戴口罩,而且是人們來到公共場所的一項義務。因為誰都可能被傳染,也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卻成了潛在的傳染源。

  但隨著三級響應的實施,浙江對疫情的可控程度越來越高,確實在較多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現在從省里到市縣,假如會議人數不太多,能保持空氣流通,摘下口罩已很常見。如果說它對社會所傳遞的信號,目的是要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因為在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的時候,假如人們在任何場合都戴著口罩,客觀上將制約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在無形中對生產恢復和社會就業產生較大影響。從這個角度講,摘口罩也關乎民生事業。

  因此,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國家和省里都出台了佩戴口罩的相關指引。像普通辦公、居家的時候,在公園、綠地等散步的時候,包括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都可以不戴口罩。但口罩也並非一摘了之。指引還明確了需要戴口罩的幾種情形。比如,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乘坐地鐵、公交車、飛機、火車的時候,進入養老院、福利院和培訓機構的時候等。總之,戴不戴口罩需要區分具體情況。但在非特定場合,這又是個人的自由。如果你不太放心,完全可以自主決定戴不戴。

  相對於普通社會公眾,學生這一群體更具特殊性,特別是低齡學生自我防護意識較弱,對戴口罩的指引應該更加細緻。其實,浙江在研究開學時間的時候,有一個重要預設,就是區域疫情風險總體上降到可以滿足學生不用戴口罩上課。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在決定復學這個問題上,比復工復產更要慎重得多,浙江沒有搶先,而是要有意識地穩一穩。到今天,全省疫情圖已經一個多月都是綠色的低風險區,應該說全面復學的條件已經具備,浙江才於上周發布開學通告。

  由於浙江對開學條件建立了逐校確認制度,加上嚴格實行「健康碼+測體溫」校園准入、全天健康監測等機制,在保持教室適當通風的情況下,總體說來,學生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同時,考慮到學習效果——即使是成人,整天戴口罩都不適應,也容易犯困,何況低齡學生?所以,綜合浙江疫情情況,基於前提分析和效果導向,學生在一般常態下可以不戴口罩聽課。同時,也允許學生自行戴口罩聽課,或者在校園間歇性佩戴。我想學校可以對學生規定戴口罩的底線,卻不必強求一律,可以多一些包容性,但各校都必須切實維護讓學生放心不戴口罩的校園安全小環境。

  目前浙江是三級應急響應,省政府已授權各市根據本地情況對相關問題和措施作決策。由於不同市縣原先的疫情程度有差異,全省不搞一刀切。包括學生在哪些場合戴不戴口罩,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不過,對學生往返學校途中或出入校外公共場所,建議還是儘可能戴口罩。在這方面,可以比現行針對公眾制訂的口罩佩戴指引收得更嚴一些。對學生來說,增強一點防護意識完全有必要。

—— end ——

來源 | 浙江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xcPVHEBfwtFQPkdgK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