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問題,一向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不少家長都曾有帶孩子去生長發育檢查發育情況的經歷。
「醫生,我兒子最近都沒長高,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近日,被兒子身高問題困擾的小山(化名)父母,就帶著15周歲的他來到了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生長發育門診就診。
15歲男孩現在身高160cm,
成年後身高或比爸爸矮10cm !
接診的是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何煒。旁人乍一看,覺得小山很正常,面容清秀, 就是有了一些小胡茬。可體格測量顯示:小山 身高1.6米,比同齡孩子的平均身高矮10厘米左右; 體重90斤,體型偏瘦。
而小山一說話,更是讓何醫師心裡立刻「咯噔」一下,「有變聲跡象了,未來身高可能不理想」!
隨即,何醫師不僅仔細對小山進行常規病史詢問與體格發育檢查,還特別進行了性發育檢查。通過檢查,何醫師發現小山已經進入青春發育晚期。
而骨齡檢查結果更是令人驚訝,小山的骨齡提示,已超過16周歲,生長空間只有1—2厘米,也就是說小山的成年身高基本定格在1.62米左右。
對於這一結果,何醫師說了「很可惜」三個字,因為小山爸爸身高1.72米,媽媽身高1.59米,遺傳身高1.72米左右,根據目前的生活條件,小山絕對有可能超過遺傳身高2厘米以上。
而按照現在的預測,小山不但不能超過爸爸的身高,反而比爸爸要矮10厘米。何醫師猜測最有可能是小山青春發育階段沒有管理好,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他性早熟或是青春期發育早。
「性早熟」影響大!醫生建議,
日常多關注孩子生長發育情況
小山的問題並不是個例,每年,醫院都能發現和診治不少性早熟的患兒。性發育越早,對成年身高的不利影響越大。
相對而言,女孩子性早熟很容易發現,而男孩的性發育啟動及過程會比較隱蔽,家長就更容易忽視。
「在接診『性早熟』男性患兒時,我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說法,有家長說『男孩長在後面』,也有說『像爸爸,長個晚』,等家長意識到問題嚴重或發現變聲等第二性徵時再來看時,往往已是青春發育晚期,骨骺線基本閉合。」何醫師說,小山就是屬於這種情況,目前他只能對小山進行健康飲食與健康生活的指導。
早發現,早干預「性早熟」,家長平時對孩子的關注是關鍵。大家可以用「一摸二看三聽四量」的方法,在家進行初步評估:
「摸」,是指家長要定期摸摸女孩的胸部是否有硬結,男孩是否有睪丸增大;
「看」,是指經常看看孩子的胸部、外生殖器有無增大,有沒有出現鬍鬚、腋毛、陰毛、痤瘡、喉結等現象;
「聽」,孩子有無變聲;
「量」,是指定期測量身高、體重,觀察有無突然加速。
看一看,
你家孩子身高在哪個水平?
何醫師提醒:如果孩子青春前期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厘米,或青春期每年低於8厘米,就說明他生長速度比較緩慢,應來院測算骨齡;如果骨齡落後或超前一年以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視。
何時進行骨齡檢查最合適?
何醫師表示,女孩最好是8—10周歲,男孩最好是9—11周歲。
為避免孩子早發育,何醫師建議家長一定要注意飲食上營養均衡,避免高營養、高熱量、高激素的食物;生活上要避免生理、心理過早暴露「成人模式」。當然,遺傳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供稿 丨 富陽區衛健局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