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538分考入清華的狀元,如今卻成了保安,原因看了讓人憋屈

2019-10-15   小王的教育觀

清華北大一直以來都是無數高考學子的夢想地,但是在高考中想考入它們何嘗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很多人把這兩所大學作為了高考的奮鬥目標,但我們可以看到最終能夠實現理想的人卻是寥寥無幾,雖然有人吐槽如今升學率提高了,上大學變得更容易了,但我們不要忽略的一點,那就是上好大學特別是985類名校依然困難,雖然如今本科升學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傳統名校的錄取率依然很低,特別是985上游高校,在不少省份每年的最低錄取分都處在了650分上下。



而提及到90年代初的大學生如今被視為天之驕子的一代,那個時候因為高考整體錄取率很低,使得能夠在高考中考上大學已經是一件讓祖墳冒青煙的事情了,若是考上清華北大堪稱中大獎一般,而今天要給大家講到的這位縣狀元,在90年代初的時候高分考取了清華大學,而且還成為了我國生物類專業較早的一批學霸高材生,但時間過去了20多年後,這位縣狀元卻淪為了保安,讓人十分惋惜,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更是讓人感到的憋屈和無奈。

他就是91年的長沙縣高考理科頭名張曉勇,當年並沒有狀元的稱呼,但用當下的話講,張曉勇獲得了長沙縣第一名被稱為高考縣狀元,而且在當時的考分制下,張曉勇的總成績是538分在湖南省位列前茅,使得他順利地被清華大學所錄取。



進入到清華後的張曉勇選擇了當時算起來還算十分新興的專業那就是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本專業學習當中,張曉勇表現優異堪稱學霸,5年制的大學畢業後,恰巧96年趕上了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雙軌制」,有2種方式可以選擇,當時還可以進行包分配,但是分配的崗位等因素不能由個人選擇和決定,一種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自主擇業和選擇招聘去企業工作。

張曉勇沒有選擇分配的工作而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生物夢想而去了廣東一家日化公司工作,而且希望未來在研發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當時生物科學與技術對口的專業很少,而且鑒於當時很多因素的限制,讓張曉勇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發揮本領的平台,張曉勇在這家企業培訓後並沒有進入到研發機構,反而從事了和自己專業完全不相符的客服工作,這讓其很受打擊。



張曉勇在這裡工作了幾年以後,後來回到自己的老家長沙。在從事了不少工作以後,為了照顧老家年邁的父母,張曉勇選擇了保安這個崗位,雖然我們都說職業沒有高低,但張曉勇從90年代的長沙縣狀元成為了一名保安,還是讓人十分詫異的。



張曉勇沒有按照很多人期待的人生軌跡往上走,而是在大學畢業後遭受了求職上的挫折,在90年代我國很多生物企業機構沒有迅速發展的時期,張曉勇因為自己的專業問題不對口問題讓其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不少人感到十分的可惜無奈和憋屈。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認為張曉勇當年是因為選擇專業錯誤導致自己人生軌跡改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