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7日訊(記者 徐賢飛 市委報道組 陳錦青 龔獻明 譚孝軍)「雙十一」臨近,金華不少村莊夜間燈火通明,電商經營戶的文案設計、產品備貨等都已到了關鍵時期,熬夜工作成了常態。這個一年一度的網絡購物節,把金華農村也變成了火熱的戰場。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金華市在重點監測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上,共有活躍網絡零售網店18.5萬家,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第二;電子商務直接解決當地就業崗位47.5萬至49.8萬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119.4萬至125.2萬個。10年前中國出現淘寶村,今年金華淘寶村已達334個,在全國地市中占第一位。民營經濟發達的金華,與適宜草根創業的電商,似乎異常合拍,大有「村村電商、戶戶淘寶」的勢頭。
近日,記者對金華電商村進行為期一周的調研採訪,發現歷經10多年發展,電商已經滲透到企業生產、農村租房市場、集鎮建設等多個方面,成為影響當地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工廠接二連三歸鄉的經銷人員,農村久熱不退的租房市場,躊躇滿志的特色小鎮建設計劃……背後都有電商的影子。
看企業變化
「行商的苦日子結束,又可在家當坐商了」
作為電商的重要力量,淘寶村撐起農村電商「半邊天」。阿里研究院是最早對淘寶村進行研究的機構,將淘寶村定義為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的村莊。
阿里研究院將淘寶村大致分為農貿類、工貿類和純貿易類。農貿類以銷售農產品為主,工貿類以銷售工業製成品或手工藝產品為主,純貿易類則主要從事網絡商貿服務,常見於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周邊。金華的淘寶村多為工貿類和純貿易類,分別以永康和義烏為代表。義烏背靠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多有純貿易類淘寶村;永康依靠12430家小五金製造企業,以工貿類淘寶村為主。
電商村類型不同,但都在改變企業形態。
自去年12月成為京東第12家小廚電類自營店之後,永康市金姆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鑫就「鳥槍換炮」,常在高樓林立的永康市總部中心辦公了。他的電商生涯,是從2011年永康經濟開發區長城村起步的。現在,他連在長城村的工廠都放棄了,一門心思經營著「益多京東自營店」。
「我認為,製造的歸製造,營銷的歸營銷,企業該專攻擅長的領域。」45歲的金鑫,頭髮都已花白。作為既擁有生產經驗,又擅長電商銷售的他而言,思考著工廠未來的形態,也是他的分內事。自己的工廠關了,但擁有京東自營這一稀缺銷售資源,金鑫已經與近20家製造企業進行合作,由他主導質量標準、產品款式,讓工廠進行製造生產。今年前8個月,「益多京東自營店」交易額達2000多萬元。
「我自己做過工廠,知道以前產品研發時,儘管有設計人員參展參會,但大多靠老闆拍腦袋決定。產品好不好,消費者也大多直接『靠腳投票』,所以才有倉庫里成堆的滯銷品。但現在銷售數據、客戶評價,都在我手上,我們成了最懂客戶的人。」金鑫說,供給側改革不僅只是要提高質量,還要精準滿足客戶需求,依靠大數據按需生產。
金鑫不是特例。記者在多個電商村採訪時,都遇到了在門外排隊的工廠銷售人員。經過3年的發展,已註冊成立億影傳媒公司的王艷龍,旗下有600位主播,去年在抖音、快手等各大直播平台的銷售額達1億多元。他嘶啞著喉嚨對記者說,每天都要談七八家工廠,全國各地工廠的銷售員都會找來,許多就駐紮在公司,什麼產品火就反饋給工廠生產什麼。
在江北下朱村,電商老闆侯悅在重新裝修自家的倉庫和直播間時,索性留下一塊區域,供企業展示、存放新品。而她旗下的主播們,也常常直接走進工廠直播賣貨。「我們成了許多工廠的網絡營銷部,甚至有替換工廠自有銷售部門的趨勢。因為消費者都在手機里,而手機賣貨我們比工廠強。」侯悅說。
永康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市因電商催生了溜冰鞋、走步機等多個行業。「永康有著強大的製造能力。只要電商發現某個產品火,線下就組織生產,一個行業立刻就能興起。」永康市商務局副局長章幽悠說,溜冰鞋就是電商催生出來的產業,原來永康僅有五六家相關廠家,到今年已有81家,約占天貓銷售額的65%。
與此同時,原來跟著永康五金製品走南闖北的永康銷售大軍,也湧現了歸巢現象。永康方岩鎮的程永方,曾在杭州經營一家五金店,5年前回村開網店。光他的親朋好友從全國各地回歸永康的,就有三四十位。「以前做銷售,靠走街串巷吆喝、跑出來,『坐商』是賣不了貨的;現在都在網絡、手機買東西了,我們『行商』的苦日子結束了,又可在家當『坐商』了。」程永方說。
看農民增收 「盤活閒置農房,村子不富都不可能」
樓市「金九銀十」剛剛落幕,義烏市蘇溪鎮徐樟塘自然村村支書丁新平在為他們村的房價發愁。「一室一衛的單間,現在每月租到600元,都快趕上有些城市的價格了。房租再漲,就不利電商創業了。」丁新平說,他們正學著「踩蹺蹺板」,平衡電商發展與農房租金收益。
眼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相關政策,還在摸索當中。再加上農村缺人氣,閒置農房鮮有出租機會,許多農民抱著「金雞」卻無法下「蛋」。
徐樟塘村為何能夠成為例外?丁新平回答:「依靠電商。」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夜訪義烏青岩劉村,稱讚其為「網店第一村」。受青岩劉村啟發,2015年,徐樟塘村完成舊村改造後,把淘寶村確立為發展目標。
「青岩劉發展最吸引我的,就是村民的房子全租出去了。一旦盤活閒置農房,村子不富都不可能了。」有多年經商經驗的丁新平分析道,農村發展電商是有先天優勢的——電商創業者需要住宿、需要辦公場地、需要發貨倉庫,房子是他們創業當中最大的成本。而農村房租低、生活成本低,只要物流、交通方便,便很有競爭優勢。
30歲的村民丁聰,是最早響應村子號召回家開淘寶店的,地址就安在自家3樓。3年下來,他買房買車生子,資金都沒讓父母操心過,年收益遠遠超過父母在義烏專業街經營10多年的紙箱包裝店。在他家採訪時,丁聰最大的煩惱是,他的店需要擴大經營面積,而租在他家的電商租客,卻在村裡一下子找不到房子,搬不出去。
短短4年間,離義烏城區半小時車程的徐樟塘村,已有30家電商,從業人員500多人,其中本村電商10家,更多的是進駐的電商。電商的進駐、用房需求增加,直接推動該村的租房市場。目前,全村年人均租金收入達4萬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青岩劉村去年年人均租金收入達6萬元,比它更高的是近兩年新興的「網紅直播村」義烏江北下朱村,年人均租金收入近10萬元。相比之下,金華其他縣市的電商村房租較為便宜,但村民年人均房租收入大多也在萬元以上。例如擁有金華首個電子商務創業園的永康黃城裡村,年人均租金收入便有4萬元。
青岩劉村當年也是瞄準了電商,期待盤活閒置農房。青岩劉村村支書毛勝平回憶道,2005年,該村進行了新農村改造,村民統一建起了216幢4層半樓房。這些樓房的上面兩層為本村村民自住,其餘樓層出租。當時,租戶主要來源是距離青岩劉村1.5公里的篁園市場的商家。
2008年,篁園市場併入8公里外的國際商貿城。青岩劉村的房子面臨出租難。而此時,與青岩劉村一路之隔的義烏工商學院學子們,正琢磨著利用義烏市場和網際網路進行創業,也需要場地。兩方一拍即合。2007年青岩劉村裡開出了第一家淘寶店鋪鄰家實惠小店,而後一發而不可收。如今,青岩劉村擁有4000多家網店,從業人員兩萬多人,去年交易額達60億元。「我們本來就是草根創業者。在創業起步階段,低廉的房租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在青岩劉創業的黑龍江電商王艷龍說。
據金華市商務局局長葉新良分析,經過多年的培育和投入,該市許多農村的網際網路、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都已經適宜電商發展。而農村低廉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成為電商創業的搖籃。與此同時,農房也正好以出租的形式進入市場,令更多農民有了財產性收入。
看鄉村造城 「人氣越來越旺,有了城市的味道」
9月11日,義烏青岩劉村舉行「中國網店第一村——青岩劉直播基地」揭牌儀式暨直播盛典,青岩劉直播基地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210名網絡知名主播,把青岩劉村變成了網紅。這裡早已沒有農村的模樣:嶄新的電商創業大街上,「直播」「電商」「網際網路」等字樣隨處可見。孵化中心、創業咖啡館、產品線下體驗館……大街兩旁是各種與電商有關的店鋪,年輕人走進走出,充滿朝氣。
放下鋤頭的村民,即使不做電商,也能在相關服務領域找到工作。村民劉俊豪就成了青岩劉網商創業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最近琢磨的都是山西晉城、四川汶川和陝西延安寶塔區的農村電商策劃案。背靠青岩劉,23歲的劉俊豪居住、工作在村裡,卻擁有全國的視野。「我們做過統計,全國400多位縣市的電商協會會長、副會長都在青岩劉創業過。在電商這塊,我們村可比許多城市都牛。」劉俊豪自豪地說。
江北下朱村也類似,53歲的村支書黃正興說起「直播」「網紅」,頭頭是道。村子裡,幾乎每幢樓外牆上都貼有「微商爆款」「直播對接」「支持代發」等標語。小轎車與裝滿貨物的三輪車交錯而行,堵車是常有的事。只有1400位原住民的村子,竟然擠進了5萬多外來人口。由於人流的集聚,村子裡超市、鮮花店、理髮店等配套行業齊備,儼然像一座小城。
一村宛如一城,青岩劉村和下朱村的這份熱鬧,正是永康方岩鎮渴求的。為打造方岩赫靈特色小鎮,方岩景區的3個村莊搬遷到鎮域。如今,整體搬遷進入尾聲,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的安置區,已安置了岩上、岩下、橙麓等3個村的3400多人。搬得下,還要富得起、旺得起,這是方岩鎮的頭等大事。經過多番調研,方岩鎮也把目光聚焦在電商上。
「安置區背靠諸永高速,交通物流方便;二三公里輻射範圍內,又有方岩、古山、胡庫三個工業區,製造企業7500多家;而且我們安置區的農房都是新造的4層半小樓,一共有2300幢,容量足夠大。」說起發展電商的優勢,方岩鎮鎮長周建偉信心十足。
在周建偉看來,永康淘寶村多為工貿類,方岩鎮未來可以成為周邊工業區企業的網絡銷售中心,通過電商引來人流、物流,支持方岩鎮域的發展。
周建偉的設想,已經得到一組數據的證明。僅今年前8個月,安置區內就新增登記註冊網上銷售企業45家,電商總數已突破200家。與此同時,安置區內今年新增餐飲業22家、住宿業2家。
在安置區白牆黛瓦的巷子裡,走幾步就能遇到正在發貨的電商從業者。方濤正是這個忙碌大軍中的一員。來自安徽金寨縣的他,兩年前帶著岳父岳母和妻兒,一家六口來此創業。「方岩鎮靠工廠近,拿貨方便,創業、生活條件也好,我已經從老家帶了四五家人來這裡做電商了。」方濤說,方岩的人氣越來越旺了,飯館多了,酒店也有了,還喝得到奶茶,慢慢有了城市的味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meZRG4BMH2_cNUgid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