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供給質量 拓寬銷售渠道 峽江打造消費扶貧新路徑

2020-01-14   井岡山報融媒體

去年以來,峽江縣積極推進消費扶貧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以貧困村、貧困戶為支持對象,以購買扶貧產品和服務為主要手段,廣泛調動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扶貧產品供應水平,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為提升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峽江縣大力推廣規模化經營,按照「公司+貧困村」「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重點發展綠色蔬菜、特色中藥材、精品家禽、農家大米等扶貧產業。同時,通過「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企業擴大產能,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為推進標準化生產,該縣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標準、統一苗木、統一種植、分戶管理的「五統一分」方式,吸納貧困戶進行綠色蔬菜、特色中藥材等種植。該縣還積極實施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實施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認證登記,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可追溯國家標準,湧現出「寒梅嶺」茶葉、「秋味坊」下飯菜、「青池」食品、「玉林」楊梅等「三品一標」農產品16個。

峽江縣戈坪鄉贛之村專業合作社在舍龍村種植有機蔬菜280畝,一年種兩季豆角和一季芥菜,收穫的蔬菜全部深加工成「秋味坊」品牌下飯菜,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了1000%,畝產值近5萬元,帶動46戶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餘元。

不僅要種出優質農產品,更要有暢通的銷售渠道。為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峽江縣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建設,整合供銷、郵政、快遞等物流資源和鎮村服務網點、便民站點等資源,推動「郵政在鄉」和「快遞下鄉」工程提檔升級。同時,深化與郵樂購、供銷e家、老俵情等電商平台合作,鼓勵其開設峽江特色的扶貧銷售專區,在縣內大型超市商場、農貿市場開設扶貧農產品銷售專櫃,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為貧困群眾奉獻愛心。該縣還開展扶貧產品「五進」活動,搭建機關食堂、企業食堂、學校食堂、醫院食堂、交易市場與產業扶貧合作社、貧困戶供需對接平台,建立農產品長期定向採購合作,鼓勵民營企業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採購扶貧產品。此外,峽江縣還積極舉辦扶貧產品展銷會、對接會,通過集中採購、組織展銷、開展扶貧產品專賣等方式,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去年12月8日,在峽江縣舉辦「綠色+大健康」產品電商直播展銷會電商直播平台上,縣委書記親自「站台」代言,受到眾多觀眾的關注和好評,在線網民人數立馬飆升至3萬+。當天,直播有72.6萬人觀看,點贊量總計156.5萬;網店瀏覽量8973,成交訂單1023單,成交金額17.6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