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受潮時,產生的「潮味」和「霉變」是怎樣的?

2019-11-14     中國茶文化知識

當普洱茶受潮時,前期會產生一些「潮味」,後期則會發生霉變,飲後對身體非常不利。一般而言,茶葉含水量在3%—6%之間最好,空氣濕度過高會導致茶葉含水量占比增高,更適宜微生物生長與繁殖的同時,還會產生一些不利於茶餅陳化的化學反應。普洱茶本身依附性很強,當空氣濕度過高時,普洱茶便很容易受潮。當含水量超過10%,茶葉還會發霉變質,從而導致茶葉外形霉變,香氣駁雜、茶湯滋味里也會有明顯異味。

經過相關研究表明:隨茶葉含水量增加,與茶葉品質有關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葉綠素、茶黃素等內含物質,含量都有明顯下降。現在流通於市場的普洱茶,包裝背面的產品介紹都有「乾燥儲存」的字樣,這是在暗示各位茶友:茶葉在乾燥儲存下儲存,有利於茶葉貯藏後的轉化效果。

當普洱茶受潮了,一般都會有以下表現:首先,可用手指捻動干茶條索,若一捻即成粉末狀,則說明茶葉沒有受潮;若柔軟而不易折斷,則說明茶葉有不同程度受潮。

其次,茶湯入口後,受潮的茶葉有程度不一的「潮味」,若「潮味」明顯,那很有可能茶葉含水量已經在10%以上,建議立即將儲存環境進行乾燥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Z5hZ24BMH2_cNUgps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