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學階段,學習全憑自覺。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課程或者不同的老師,情況不同。如果課堂上,第一排、第二排出現空置。
總之,大學很少人坐到前排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水平不高或者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造成的。現在教育部也發文說,要提高大學畢業證的含金量,要嚴進嚴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情緒也能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相互影響,正反饋。以後,大學教室,一二排沒人坐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前排學生尤其是面對教師的,如果靠得太近,會不時遭遇到教師的唾沫星,不雅。二是對課不感興趣,縮在後邊,方便自由「活動」。好的教師,精彩的講課,學生搶占座位,奮勇向前是常態。遺憾的是,現今這樣的常態已不多見。一個教師講課精彩的與否,除了專業水平和口才之外,還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一言難盡。故而現在讓學生搶占座位、奮勇向前的情形,實在是太少了。
其實大學少有人坐前排,應該說一方面是我們的大學教育還處在大規模培養的階段,大部分高校連小教室都沒有,因為沒有小教室,才存在大家要往前排後排的問題。
大規模培養還體現在班級都比較大,有的學校甚至有少於15人不能開課的規定。但是,國外的很多高校,有些課程七八個人都很普遍。而且他們很多教室就是為小課設計的。
當然,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坐前排就在老師眼皮底下,做啥都被老師看在眼裡,要不是真愛學習的學生,誰願意坐前面呀?
一是在教師眼皮底下不自在沒法做小動作,全程需要專注。
二是被老師記住不是好事兒,大學不怎麼點名,但是教師還是會記得眼前的幾個人,自己逃課是不用想了。
三是坐第一排很尷尬,有板書是否需要擦黑板,電子白板,第一排又可能被教師擋住視野。
大學生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留學生的社群(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