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寶媽問我:如何開始英語啟蒙?
這是一個很大話題,因為光是相關的經驗介紹的書籍就不下100本。仔細閱讀,都有道理;具體實施,依舊茫然。
根據我的認真研究,和10年帶苗苗的親身實踐,發現聽力辨音是英語啟蒙的唯一正途。
其實,這也符合語言發展的自然規律。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創造的,形成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而語言產生的時間要遠遠早於文字的產生的時間。 人類語言是人腦思維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人腦思維發展所創造的工具。
人類語言是在於人類開始群居之後,由於迫切的勞動需要而產生的。根據我國學術界研究,大約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因為集體勞動的需要,已經能夠用分音節的語言說話。然而,直到20萬年前的智人,人類喉嚨不斷地進化,才最終發出現在人類語言的所有音節。
由此看來,人類從語言的形成到文字的使用,期間有約30萬年的時間,是通過聲音進行溝通的。語言發展的規律,也驗證了聽力辨音對英語啟蒙的重要性。
我們還經常看到這一現象,有英語聽力啟蒙基礎的孩子,到國外生活學習,或是參加外教課,適應期比較短,口語能力提升明顯高於沒有聽力基礎的孩子。
01
辨音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退化
有研究表明,英語啟蒙的關鍵不在於記住了多少單詞或者句子,而在於聽力辨音能力的培養。從出生,甚至胚胎開始,大量輸入標準的英語語音信號,孩子的聽力辨音能力、聽覺記憶能力就會得到鞏固和提高。
眾所周知,日本人有兩個英文字母R 和 L的音發不出來,然而,在對兒童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十個月以內的兒童可以區分並發出這兩個音。所以說,辨音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退化。
在中國,北方人普遍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四川人普遍分不清s和sh兩個音,而學齡兒童可以輕鬆地辨別。
有資料顯示,幼兒時期接觸外語,大腦會有分區地去存儲這些語言信號,但是隨著年歲的增加,這種能力開始退化。通常認為12歲是一個界限。年齡越大,外語的學習對於母語的依賴性就會越強,最後,只能按照成人學習外語的方式來學習了。
02
多語輸入,培養語感和節奏
有英國一位學者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九個月以內,能夠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信號,那麼這些語言信號會在他的大腦中形成記憶,對他以後的外語學習有很大幫助。
歐洲國家的多語教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小孩子的吸收能力非常強,能夠在不斷的聲音刺激下,增強辨音能力,提高語言敏感度。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苗苗的成長過程中,先後開始了英語、日語、法語的啟蒙學習,每一門外語的啟蒙學習,都是從「灌耳音」開始,不斷地模仿跟讀,慢慢地打通外語學習的耳朵,辨析不同語言的語音差異,為日後的深入學習打下了基礎。
03
TPR,連接「音義」的橋樑
辨音的目的是為了語言的使用,即溝通功能。對於家庭英語啟蒙來說,大多數父母都在進行無效語音輸入,聽有聲書、看動畫片、外教口語課等。
以前我舉過例子,說是在新疆或是西藏,許多漢族人天天聽維語或藏語,但是多年以後,沒有一個人能聽懂,更不要說口語表達了。在美國和加拿大,許多老華僑在那裡呆了幾十年,不會說英語的人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是沒有將聽到的聲音,和聲音所表達的意思,結合起來學習,所以,這樣的語音輸入只是提升了辨音能力,但並沒有真正幫助完成語言學習的溝通作用。
解決這一現象的最好方法,就是TPR,即全身反應式教學,它是連接「音義」的橋樑,不需要藉助母語翻譯的拐杖,通過肢體語言和動作,完成「音和義」的傳達,是一種基於母語式習得的英語啟蒙方法,非常適合家庭英語學習。
04
動畫片,免費的優秀外教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但是,為什麼許多孩子看了大量的英文動畫片之後,聽力水平並沒有顯著的提高呢?
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漢語強勢影響,孩子基本上是通過中文字幕完成動畫片的欣賞的。
所以,在孩子中文識字量有限的時候,選擇一些對話簡單,語速較慢的英文動畫片,訓練孩子的英語辨音能力,同時,提高了英語聽力水平。
比如,一些經典的英文繪本的視頻,《迪士尼英語》系列動畫片等,都是不錯的英語學習「外教」。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