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的人都知道,不管孩子小時候多麼活潑可愛,一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後就開始讓父母頭疼了。
雖然說孩子們上學之後能學到許多知識來提升自己,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們對新知識還不能靈活運用,反而因為自作聰明鬧出了許多笑話。
張老師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面對懵懂的孩子們,張老師每每都是耐心教導,但是偶爾還是會遇到許多讓人忍俊不禁的趣事。
這天,張老師在語文課上要求孩子們在「我去上學了」這句話中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並且挑選了平時班裡最調皮搗蛋的小東上來黑板完成這道題目。
只見小東胸有成竹地小手一揮,唰唰兩下就完成了這道題。
張老師一看,黑板上的句子赫然變成了
「我去!上學了!」
小學生給句子斷句,標點符號逗笑老師,張老師不得不承認這孩子太有才了。
課後張老師把情況向孩子的父母反饋了,並指出孩子有創意是好事,只不過父母平時還是要多注意糾正孩子的用詞習慣。
而且從孩子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對上學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父母要好好地引導孩子。
對常識缺乏了解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於各門學科的基礎知識越是薄弱,低年級的孩子肯定也還不太能熟練使用各種標點符號。
正是孩子們對常識還不能準確理解和運用到實際情況中,才會在許多平常人看起來一目了然的題目中回答出五花八門的答案。
思維模式還沒有成型
我國實施的是應試教育,孩子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於所學內容和考試題目的思維定式。
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受教育的時間較短,思維模式還沒有成型,對於許多知識和題目還保留著自己的見解,這就導致低年級孩子的作業和考試里總是容易出現令人「驚喜」的答案。
雖然孩子的答案讓人覺得「有才」,但是明顯可以看到孩子對於用詞文明這方面還是稍有欠缺,父母要多注意糾正和引導孩子。
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
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中,許多成年人甚至是未成年人都習慣性地用髒話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但是父母要考慮到孩子正是快速吸收一些信息和知識的時候,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否則以孩子極強的學習能力,就算他們還不理解這些髒話的含義,也很快就能說會各種髒話。
及時糾正孩子的習慣
即使父母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孩子也有可能從別的途徑學到了這些不文明的用語。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文明用語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言行,告訴孩子這種習慣所會造成的不良影響,讓孩子意識到文明用語的重要性,不要做一個令人不喜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孩子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使用文明用語的人,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孩子。
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堅持說「謝謝」、「對不起」、「請」等禮貌用語,孩子才能慢慢養成好習慣,出門在外或者在學校里也能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文明小標兵。
孩子的創造力需要被保護,但是孩子的創意也不應該體現在日常過於口語化什麼髒話中,父母們要注意及時糾正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守紀的人。
今日話題:
你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文明用語的好習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