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勝的工筆重彩畫不但有美的形式、美的形象,更有美的意境。它的線條是清麗的,色彩是濃艷的,它的花是華美的,鳥是歡愉的,它的畫境是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
就這樣,客觀世界的自然狀態之美,人性美的自然狀態,繪畫語言美的濃麗風格,畫外意境美的輝煌氣格,在王天勝的工筆畫中互為表里,和諧統一,從而使他成為實現完美主義美學精神的當代工筆重彩畫家的重要代表。
王天勝:1946年生,遼寧大連人,祖籍山東文登,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曾任該院美術系副主任。現任該院美術系教授(享受副軍職待遇的專家)、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北京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新華通訊社新華畫院特聘高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王天勝的作品擅於駕馭線條,與傳統的鐵線、遊絲等不同,他根據物象的不同形、質而調動線條的粗細、輕重、提按、使轉、濃淡、乾濕,在表達自然形貌的同時,線條自身的表現性也得到充分展現。
更擅於賦色,不僅能在某一色彩基調下表現出色彩的微妙變化,而且更以一種細膩的分染之功,於勻整的色階過渡中,讓色彩質感與品味得以充分表達。
他堅持以寫「形」為基礎、以傳「神」為核心的「形神兼備」理論,將西畫素描造型的一些因素融合在以線為主的造型語言中。用富有王氏風格的線和色,在當今中國畫壇成功演繹著獨具個性的創作風格。
醉心於花鳥的王天勝,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視角來全方位表現自然中花鳥之美。他時而將幾株花卉置於花瓶,以展現人工環境中花朵的別樣之美,時而又以折枝的形式對一株花的枝幹、花葉進行細緻刻畫;時而讓一隻水鳥一飛而過掠動花叢間的寧靜,時而又用滿山遍野的花兒展開一個充滿芬芳的世界。
他用畫筆變動著焦距與角度,把花朵枝葉在不同時間、環境下的姿色一一展現,唯恐錯漏掉能夠使它們盡顯美色的哪怕一瞬間。但不管變換何種角度,也不管變換何種背景,他筆下的花卉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生命屬性-它們都是盛開的、飽滿的、是熱烈的,是充盈著旺盛生命力的。
如果說「黃家富貴」的特徵之一就是以皇家御苑中的名花異草為表現對象,那麼,王天勝則只以山野間尋常可見的杜鵑、牡丹等,也同樣編織出一種具有陽光般性格的花間世界。
這一世界折射著他禮讚自然、熾愛生命的人文情懷。因此,他作品中清麗的線條與細膩的色彩,就並不僅僅是一種炫技性的展示,它們其實是為著對於自然中一切生命奧義的宣示,對於花卉的生機與生趣的傳達,對於生態世界的詩情與美麗的渲染。
因而,他的作品就可以以一種唯美的形式撥動讀者的心弦,並激發起人們對於繁盛、蓬勃境界的神往。當他的筆線、造型、色彩等都立足在這樣的基點上,它們就從形式的經營而進入到對於生命主題的昭示之中,因而,它們就成為一種具有內蘊的繪畫形式。
在中國花鳥畫的傳統中,一直特別注重創作者主體精神的闡揚,花鳥畫家並不是對花或鳥的外觀形貌做生物學意義上的描述,他們是把花鳥作為抒情言志的一種媒介,是超越了物種客觀屬性的某種精神象徵;與此相聯繫,在表現花鳥的同時,畫家的人格情操、意識素養等也都展露無遺。因此,花鳥的世界其實是畫家個人的精神世界。
我們從王天勝的花鳥畫中幾乎看不到半點傷感或頹廢的情調,而是滿目的繁花似錦、萬紫千紅。這並不是王天勝用一種枉情粉飾著世間冷暖,而是,他時刻都在用一種火一般的激情照射著自然的每一個角落。他用至純的愛心,接受著自然的感動,並用畫筆記下這份感動,描繪出沁滿詩意的佳色美境。
在王天勝的人物畫表現中,也同樣表現出這一創作傾向。除了軍旅題材,他畫得最多的人物形象是少數民族婦女。她們身著本民族盛裝,閒適地坐於椅子上,在形象與氣質中都透射出一種原始純真之美;透過她們的眼神,仿佛可以看到一個如水一般清澈的本真世界。
這些形象雖然大都出於人物寫生,但在形象刻畫與勾勒渲染中,可以明顯地表現出王天勝在她們身上所寄予的美的理想。這種寫生因注入了作者的深情而具有作品深度,這種寫實因接受了作者主觀情思的潤色而更生動感人。
在王天勝的工筆花鳥和人物畫創作中,體現著一種非常強烈的尊崇人性、禮讚自然的審美原則。當這種原則變作他筆下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形象,就使得王天勝的工筆花鳥、人物畫創作實現了在精神主題上對於傳統的超越,如果說傳統繪畫中的感性表達基本上遭受了封建文化意識與道德倫理的篡改與裹挾的話。
王天勝的情也真,畫也真,他用他對自然的敏感、對人性的體味,攜無數觀者去諦聽潛涌在山間花草中的自然訊息,去感受那生息在草原、戈壁上的女人們的樸野風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