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買誰後悔的保險!有病可以拿錢治病,沒病可以到期返錢

2019-11-06     錢耳朵

如果靠譜周說,現在有一款保險:

有病了可以拿錢治病,沒病可以到期返錢,你會不會覺得特別好?

如果你覺得好,那就踩進了80%的人買保險會犯的誤區:返還型保險。返還型保險,價格貴,保障差。但仍有很多用戶對返還型保險不了解,比如:

返還型保險在設計之初就是以障人眼目為目的,它面向的是廣大的「下沉市場」。什麼叫做下沉市場呢?

比如廣大三四線城市和城鄉結合部的上了年紀對保險沒有了解的中老年人,保險代理人想讓這些人買一份純保障的保險是非常難的(因為資金有限)。

可是如果告訴這群人,每年的保費不白交,如果不生病錢還能退回來。原本還在猶豫的中老年人,可能就爽快地把錢交了。

所以返還型保險一開始壓根就沒打算給你正經保障。而且買的這群人沒有高深的金融知識,不知道錢是有時間價值的。

所謂返錢,30年前的一萬塊和30年後的一萬塊,它能是一樣的嗎?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萬一我啥事沒有,保險錢不就白交了嗎?

順著消費者這種想法,保險公司推出了返還型保險。有病治病,沒病返本,到期沒出險,還能把錢拿回來。

比如:老王買了某返還型重疾險,每年保費10000塊,連交20年。這筆保費不白交,到了70歲/80歲還能把錢返給你。

保險場景太過抽象,我們不妨換一個生活化的場景:

老王去買個手機,手機原本賣5000,手機店老闆說,你給我1萬,手機別用啊!別用!30年後手機還給我,我再還你1萬。

說到這裡,大家都會發現異常了,這筆生意,手機店老闆一定是不虧的。

如果老王用了手機,手機店老闆至少白白多賺5000。如果老王沒用手機,手機店老闆要付這10000塊。

可是別忘了,老王一開始多交了5000塊,我們僅以餘額寶平均3%的年化計算,5000*(1+3%)^30=12136元,去掉1萬給老王的,手機店老闆白白多賺2136元。

吃虧的人永遠是老王,

用了手機的話,老王至少虧5000;沒用的話,為什麼老王自己不把錢存到餘額寶?

大家來看兩款保險產品

一款準保障的康樂一生2019,每年4940(5000塊的手機)

一款返還型,安X保,每年10750,(給手機店老闆10000塊)

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手機的例子。

因為保險是每年繳費,計算還是有點差別的,我們算算年化:

每年多交5910元,以3.0%的複利算,40年後能拿到377870元,以3.5%複利算,40年後拿到430360元。可是保險公司所謂返還呢,只能拿回325500元。

首先,康樂一生2019的責任要好很多(標紅的部分),其次,保險公司可不會把你每年多交的錢只放到餘額寶,通常來說,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在5%-8%左右,我們以6%計算,期滿收益收益在836745,去掉返還325500,保險公司凈賺511245。

其實,保險公司利用了通貨膨脹和現金貶值來賺取幣值利潤差。

三、100%返還型的保險,責任全是坑

我們印象中的意外險一般都是特便宜,特別容易買的。比如像微信微醫保賣得這種:

一兩百塊錢就能50萬的保額,三四百塊就能買到100萬保額。

但是!返還型的意外險反其道而行之,賣得特別貴!產品設計複雜。

我們拿市場熱銷的X安的百萬任我行為例:30歲男,保障30年,10年繳費,每年要1729元。

60歲滿期返還保費22087元。

我們且不說,返還型產品的單價是正常價格的幾倍。

重點是責任,你看中了這款保險的能返還,可這保險保賠設計了很多細節。這款保險責任一共八項,看著挺多,但是,我們來具體看看哪些情況不賠,

首先,意外傷殘不賠;只賠身故和全殘才能賠,也就是說,要麼人去世,要麼完全癱瘓才賠,其他都不賠。缺了條胳膊,斷了條腿,這些都不會賠。

(正常情況下,需要按照傷殘等級,按比例賠付,缺胳膊少腿一般是五級傷殘,賠60%保額。)

其次,意外醫療不賠;

比如打球骨折了,做飯切手感染了,這些都不會賠償。(正常情況下,意外險的醫療部分會保險報銷的費用。)

第三,一般意外身故/全殘最多賠3萬;

假設某一天,老王在下班的路上突然被掉下的花盆砸中,不幸身故。因為是一般意外,那麼他最多只能獲得27184元。

這還是已經交了10年的情況,如果沒交夠10年,賠的更少了。

所以說,返還型保險設置了很多平常人考慮不到的細節,看起來很光鮮亮麗,其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返還型保險十分不推薦購買。

關注錢耳朵,買保險不採坑,私信可獲取價值99元的精品課程!

一對一專業保險規劃,點擊 「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2KuQW4BMH2_cNUgKv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