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得的「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是個啥?

2019-09-21     Tang驛站

熱播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讓不少觀眾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狀態印象深刻。

忘記身邊的親人、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連性情都會大變……在中國,大約有1000萬老人在經受著這樣的痛苦。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也被稱為「世界老年痴呆日」,關於這種疾病,你了解多少?

資料圖:2018年4月,成都,為了盡孝謀生兩不誤,53歲的貨郎蔡玉俊,每天馱著92歲身患老年痴呆的母親,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3秒,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

阿爾茨海默病常常被叫成老年痴呆,由於名稱帶來的病恥感也讓不少患者和家屬排斥就醫、不願談起阿爾茨海默病。

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在中國,這一群體數量也十分龐大。

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比加拿大的總人口還要多。

資料圖:一位老人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散步,考她牆上的字。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老糊塗」是一種病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

其實,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

老年期認知障礙,即俗稱的「痴呆」有多種分類,包括阿爾茨海默病、額顳葉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體痴呆、朊蛋白病等等,這其中阿爾茨海默病占了主要部分。上述幾種痴呆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都是不可逆的。

很多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初期的記憶障礙等症狀是衰老的自然結果,沒必要看醫生。

但其實,在阿爾茨海默病病情發展的數十年內,相繼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直至死亡,儘早診斷、儘早治療非常重要。

「有些人認為『老糊塗』是自然現象,這是一個誤區,記憶力下降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後者需要引起注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說。

孫永安強調,如果忘掉的事情經過提醒可以想起來,可以歸為生理性記憶力下降,但如果經過反覆提醒沒辦法回憶起來,就要警惕是病理性記憶力下降。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有哪些症狀時要引起注意?

那麼,阿爾茨海默病有什麼特殊的症狀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張楠將其歸結為以下幾種:

·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改變

·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在家中、工作場合或是休閒活動中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難

·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

·對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

·說話或寫作的用字上出現新困難

·物件放錯地方且失去回頭尋找和重做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退出工作或者社交活動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醫生建議,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該引起注意,若反覆發生,應當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資料圖:在北京市郊區一家專業收治阿爾茨海默病的專科醫院,一位患病老人的護理員正攙扶著老人到病房樓下散步。中新社 崔楠 攝

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呢?

通常醫生將其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兩類。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基因、家族史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就是越來越高。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在百分之三多,國際上更高,總的來說大約在3%—7%左右。85歲以上的,大約是50%。」張楠介紹說。

此外,可控因素包括糖尿病、中年期高血壓、中年期肥胖、體力活動減少、抑鬱、吸煙、低教育水平等。但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

資料圖:合理的訓練有助於減緩疾病進展,特別是提高大腦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將減少健忘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康玉湛 攝

阿爾茨海默病是否能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通過預防高血壓、腹型肥胖、聽力下降、糖尿病等疾病,並多進行有氧運動等措施,可以減少1/3的痴呆患者發病。」孫永安說,很多人由於不知道、不了解,耽於了早診早治的時機。

在治療方面,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這其中,藥物治療包括膽鹼酯酶抑制劑、NMDA受體拮抗劑等,非藥物治療中又包括認知訓練、有氧運動、光照療法、電/磁刺激療法等等。

「目前藥物沒辦法根治阿爾茨海默病,但是服用藥物可以有效幫助延緩病情進展,從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越早診治,效果越好。」孫永安說。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他們需要更多關注與理解

截至2018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的17.9%,而未來,65歲及以上人口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年齡組。


然而,65歲以後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高峰期,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和沉重的照護負擔,是當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緊迫問題。


但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仍面臨「三個低」——認知程度低、就診率低、接受治療的比例更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常常被社會遺忘、忽視、誤解。


此外,由於受傳統「孝道」觀念影響,目前,中國還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主。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報告》中指出: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國內阿爾茨海默病的嚴重性,而家庭照護者疲於24小時不間斷看護,身心長期承受巨大壓力,社會支持資源短缺,標準化、規範化的臨床診療和人性化的照護康復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有人說,比死亡更加可怕的,莫過於被親愛的人忘卻。

雖然現有的醫療技術沒有辦法完全根治這種疾病,但是,對於那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來說,如何能更加客觀地認識這種疾病,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或許更加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yYVm0BJleJMoPMWV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