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報/鳳網"脫貧攻堅 駐村女將"特別策劃——扶貧花開湘當紅。
秉承湖湘精神的湘妹子,一向敢為人先,敢於綻放。現在,她們參與創造又一個時代奇蹟: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湖南有6萬多名幹部駐村扶貧,其中不乏巾幗女將。今日女報/鳳網全媒體推出"脫貧攻堅 駐村女將"特別策劃——扶貧花開湘當紅。我們關注了11位這樣的扶貧女將,她們在精準扶貧路上綻放、開花,她們也見證了中國扶貧路上的勝利之花。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脫貧攻堅的事業會相當紅,而新時代的幸福湖南也會「湘當紅」!
劉瑩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人物簡介
43歲,永順縣稅務局幹部,現在該縣西岐鄉瓦廠村扶貧。自2005年以來,已參與6輪駐村扶貧工作,年年被評為該縣優秀扶貧工作隊員, 2014年被評為湘西州建設扶貧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2018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15年,6輪駐村扶貧,她幾乎包攬了永順縣稅務局的扶貧任務,從28歲到43歲,不負青春不負村……
這是扶貧幹部劉瑩15年的人生履歷。
很多人都不理解劉瑩為何要把一個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在扶貧路上。而劉瑩給出的回應是,「想給鄉親們做點事」。
2018年,以她為原型並主演的微電影《媽媽》,經國家稅務總局審批,由湖南省稅務局攝製出品。
至今,她仍然執著地戰鬥在精準扶貧最前沿。
給扶貧戶自掏腰包20多萬元
劉瑩的扶貧時間,兩隻手的手指都數不夠了——足足有15年了。
2005年,劉瑩28歲,她突然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朝九晚五的工作,申請去農村扶貧。
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說她傻。但她義無反顧,在她看來,「我媽是老師,她對學生很好,對我影響很大,讓我自小養成了仗義、樂於助人的性格。」
果然,「仗義」的劉瑩一到農村,一走進那些貧困戶家中,就再也「看不過眼」。
那天,劉瑩在青坪鎮洞坎村訪問貧困戶時,正巧遇到八旬老人向聖明老兩口吃中飯。
她走進廚房,揭開鍋蓋,鍋里是黑糊的南瓜,沒有油,乾巴巴。她來到床邊,掀開被子,棉絮上是大窟窿,而鋪墊是一層稻草與兩件多年的破棉褲……
劉瑩鼻子一酸,再也看不下去了。她趕緊轉過身去,抹了眼淚,像做了虧心事似的,一路飛腳跑到集鎮上,一套,兩套,三套……一口氣給老人置辦了3套被子。還覺得不夠,又購買了糖果、豬肉等一大包東西,送到老人家中。
從那以後,不管到哪裡駐村,劉瑩每年都自費給特困戶殺一頭年豬分肉,跟貧困戶一起推豆腐,打糍粑,過土家年。
這個習慣,整整保持了15年。
到了2007年,劉瑩的扶貧工作開始「轉型升級」了,她開始頻頻跟貧困戶結對子。
她的第一個扶貧對象是寨湖村向仍梅。向仍梅常年臥病在床,膝下有一子,可雙手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這樣的家庭,自然是困苦艱難的。劉瑩第一次去向仍梅家裡拜訪。那是一個冬天,剛一進門,劉瑩感覺一陣窒息——屋子裡的空氣似乎也結冰了,可屋頂是破的,窗戶是破的,床是破的……連他們母子倆的笑也是破的。鑽入眼裡的一幕幕,讓她內心無比震撼!
臨走時,劉瑩側著身子,不敢看向仍梅躲躲閃閃的眼神,甚至不敢聽她期期艾艾的話,她含著淚,毫不猶豫從包里掏出一萬元,塞進向仍梅的手裡。
半晌,她才忍住哭泣,說:「把房子好好修一修吧!」
這些年,劉瑩結對子的貧困戶陸續多了起來,有十幾戶。有人給劉瑩做了一個小結:15年里,她為了幫助貧苦戶,「仗義」自掏腰包的錢不低於20萬元。
劉瑩每年都會自費殺一頭豬,分給村裡的特困戶過年
給上千名留守兒童當媽媽
因為母親是老師,劉瑩在農村的扶貧工作中,也格外關注留守兒童。
每次踏上新的駐點扶貧村時,劉瑩問得最多的是「村裡有多少留守兒童」「留守娃過得怎麼樣」。一旦打聽到「誰家娃最困難」時,劉瑩就直奔誰家。
就這樣,回龍村車坪組的5歲男孩王潔(化名)進入了她的視線。
小王潔5歲還不會說話,平衡能力差,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症。父親病逝,母親外出,他一出生就跟爺爺相依為命。
劉瑩查閱了大量關於自閉症兒童康復方面的資料,並向湘西州康復醫院的醫生請教有利於自閉症兒童康復的方法。
一有時間,她就去學校或家裡陪伴小王潔。第一次,劉瑩送去了零食、水果,小王潔遠遠地看著她,不敢靠近。第二次,劉瑩送去了零食、水果,小王潔怯怯地,不敢看她……
第三次,第四次……每一次見面,劉瑩都變著花樣,想著法子。可是,小王潔的嘴巴像縫了線,就是吐不出一句話來。
半年後的一天,當劉瑩提著東西,趕往小王潔家去。她還沒走近他,遠遠的,幾乎從來沒開口說過話的小王潔,竟然向她一步一步靠近。
劉瑩正想說話,小王潔突然說話了,沒錯,他竟然叫的是:「媽媽!」
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劉瑩還沒回過神來,他已經走到她跟前,抱著她的腿,連連叫道:「媽媽,媽媽!」
那一刻,劉瑩淚流滿面。
從此,劉瑩和小王潔親如母子。是啊,孩子的心是那麼溫軟,但當我們種下愛,自然會收穫愛。
2018年,劉瑩轉戰到西岐鄉瓦廠村幫扶,她又往51個留守孩子心田種下了愛。為了幫助村小這51個孩子,劉瑩暑期開設留守兒童輔導班,倡議愛心人士為孩子們都換上了新校服,每年六一堅持自掏錢包,請村小的老師在縣城書店挑選適合孩子們的課外讀物。如今,幾個村的孩子們已習慣稱呼劉瑩為「劉老師」「劉媽媽」。
15年中,劉瑩幫助10個村上千名的留守兒童找回了她們缺失的母愛。
2018年6月,湖南省稅務局以她為原型,拍攝了微電影《媽媽》,真實記錄了她跟留守孩子們的特殊情感故事。
劉瑩跟貧困戶一起推豆腐,打糍粑,過土家年
給時代貢獻一個「最美農民」
15年的時光,劉瑩從一個穿梭企業商鋪的收稅人,變成了一個穿梭田間地頭的專業扶貧幹部。
有心的村民給劉瑩總結了她的扶貧足跡:青坪、小溪、塔臥、萬坪、西岐、回龍等永順縣半數鄉鎮的10多個村子。通水通電,村道硬化,路燈亮化,發展產業一個村都沒有落下。
在小溪鎮官壩村任扶貧隊長時,劉瑩想在村裡發展油茶基地,但是官壩村位於縣城東南部,號稱「永順的西伯利亞」。
有人發問:「土壤、海拔、溫度、光照,你分析過嗎?」有人質疑:「這地里真的適合油茶栽培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劉瑩左尋右找,找到了湖南農業大學的王仁才教授。
王仁才指導她送土壤樣本來進行檢測。她冒著夏日炎炎,一塊塊去山頭上取樣。
她把那些樣土看成是心肝寶貝,還特意從永順坐「大巴」,顛簸了五六個小時趕到長沙,硬是把裝有100多斤重土壤樣本的肥料口袋,拖到了農業大學。
拿到土壤化驗結果後,在推廣油茶期間,每個晚上,劉瑩又一個組一個組、一次又一次地召開油茶種植動員會,並承諾幫助大家銷售茶油。
如今,官壩村油茶樹已紛紛掛果,價格年年看漲,僅此一項,當地村民人均增收一千多元呢。
後來,劉瑩又前往寨湖村駐村扶貧。劉瑩駐村扶貧後,大力發展大棚種植和百合種植。她還與扶貧隊員爭取資金200多萬元,整修了山塘水庫1座,修建河堤水渠5000多米。
為了更好地當好農民,劉瑩甚至自己承包了近2畝地的柑橘園。今年,她種的臍橙大獲豐收,被縣農辦定為示範點。接著,她通過義賣臍橙,所得款項全部捐給了扶貧村的貧困群眾。
2018年,劉瑩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當然,最讓她激動的是——今年10月10日她正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我現在正申請去永順縣最貧困的鄉鎮去扶貧,更好的幫助貧困群眾是我入黨的初衷,也是用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劉瑩說。
小編:小清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