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民政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傾心竭力辦好惠民實事,社會救助標準有了較大的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更加規範化、精細化,民政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堅強有力
圍繞落實《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以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為抓手,加強了對特困人員供養、漸退幫扶、分類施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重點政策的落實和督查。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540元/月人、4020元/年,按照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關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市民政局將於近期再次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至570元/月人、4320元/年。2019年共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7億元,物價和冬季取暖費補貼資金3062萬元,保障城市低保對象16217戶25345人;農村低保對象46764戶95350人,其中享受漸退幫扶政策4704戶12118人,享受分類施保政策49349人,重病、重殘對象單人戶納入低保5923戶6030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40027戶82724人,占低保總數86.76%,實現了「應保盡保」。通過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聯網查詢、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退出低保2353戶5303人,農村特困對象381戶382人。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農村低保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共排查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眾36680人,將「脫保、漏保」的502人重新納入低保。
在鎮辦全面建立「救急難」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將鎮辦臨時救助審批權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截至11月底,全市實施臨時救助34407人次,發放資金4574.36萬元。以敬老院質量提升為抓手,特困人員和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35%和60%。動員308家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活動900餘場次,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223.4萬元,幫扶貧困群眾16萬餘人次,覆蓋貧困村246個、深度貧困村110個。落地蘇陝社會組織扶貧協作項目37個,資金512.56萬元。
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紮實做好殘疾人福利保障,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1.28萬人次、資金7473.8萬元。為4752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發放以獎代補資金1140萬元。
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紮實開展救助管理工作服務質量大提升及「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加大流浪乞討人員尋親和安置工作力度,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164人次。
全面建立了農村留守老人巡訪制度,健全完善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的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帳。紮實做好孤兒、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貼發放,集中和分散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分別由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提高到了1400元、1000元,發放450名孤兒和102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助資金1069萬元。
開展「溫暖童心·守望成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主題宣傳月活動,走訪留守兒童家庭3.1萬人次。加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共設立鎮(辦)兒童督導員176人、村(居)兒童主任2210人,實現了全覆蓋。建成兒童之家80個。實施了「福彩圓夢·關愛貧困婦女」「福彩圓夢·關愛貧困兒童」行動,資助農村貧困婦女215人、貧困兒童259人。
面向100個農村困難家庭的兒童和家長開展5期「關愛腦癱兒童,助力脫貧攻堅」康復幫扶公益活動。
組織實施「民康工程」,為167名困難殘疾人配備了假肢、助聽器、輪椅和矯形器。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
編制了《漢中市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出台了《民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助暫行辦法》,落實民辦機構床位補貼等政策。洋縣、西鄉等縣區落實了每個農村幸福院1萬元運營補貼,市級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支持。
扶持發展民辦養老機構6個,新建和改擴建5個農村敬老院、20個日間照料中心、5個養老服務站、12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9張。
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構建一院、一站、一中心養老服務網絡,「網際網路+智慧養老」平台建設穩步推進。全省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助力脫貧攻堅培訓班在漢中舉辦。
開展了民辦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舉辦全市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及技能大賽,我市推薦的選手在全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個人二等獎、三等獎各1名、團體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社會事務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建成2個城市公益性公墓、10個農村公益性公墓、1個縣級殯儀服務中心。實現全市17家殯葬服務單位殯葬設施在線管理、殯葬業務在線辦理。對困難群體實施殯葬救助1240 人次,資金124萬元。
聯合市文明辦印發了《漢中市推進移風易俗節儉辦婚喪喜慶相關事宜指導意見》,積極倡導和組織舉辦集體婚禮、紀念婚禮、慈善婚禮等婚禮形式,抵制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防止因婚、因喪返貧現象發生。
組織開展志願服務600餘場次,參與志願者8000人次,服務弱勢困難群眾12萬餘人,累計服務時長2萬多小時,形成了 「百社百村」「 一元愛心 溫暖一百」 「青春力量」「與愛同行」「暑期漢江防溺水巡查值守」等有社會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品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市民政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始終牢記肩負的職責,滿懷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服務大局方面有新的作為,在為民解困方面有新的創新,努力開創民政事業的新局面,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脫貧攻堅、早日實現「三市」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