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心中哀愁的時候,能陪伴她的,不是賈寶玉,也不是黛玉。
一貫以來,在《紅樓夢》里,賈母心中最疼愛的兩個人,一個是命根子賈寶玉,還有一個是外孫女黛玉。賈母也從不掩飾對這兩個「玉兒」的寵愛。
按照慣性思維,既然黛玉和寶玉兩人是賈母最疼愛的人。那麼,禮尚往來,當賈母有什麼不快的時候,寶黛兩人是否會是最擔心老人家的人呢?
《紅樓夢》第76回,賈府那場中秋之夜之後,就在悲悲喜喜之間,賈母一不小心就熬到了四更天。
這期間,寶玉黛玉、迎春惜春還有史湘雲早就熬不住,偷偷溜了。只有探春,一直陪著賈母。原著是這麼說的:
賈母聽說,細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
其實,有賈赦賈政等人陪著。賈母身邊,這些孫子輩,尤其是像探春這樣的庶出女兒,自然也可以偷偷地地走開的。並不叫失禮,她沒有義務和責任要一直陪著賈母。
但和探春不同,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是必須陪著賈母的。她們是兒媳婦。
那麼,事實上是探春一直陪著賈母到深夜,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這裡面也是很有深意的,也讓探春、賈母、王夫人三人之間的遠近親疏,令旁人一目了然。
黛玉初進榮國府,就和寶玉一起成為賈母的心頭肉,賈府自家的三春倒是靠後了,改由王夫人教養。
探春作為賈政庶出的女兒,在賈母那裡,恩寵自然不及寶玉和黛玉,只好退後一步求得王夫人的恩寵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賈赦強納鴛鴦為妾,賈母盛怒之下怒斥王夫人。王夫人自己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反倒是探春為她出面叫屈。
投桃報李,從此,探春也確實得到了王夫人的另眼相待。王熙鳳生病期間,讓探春協理榮國府。這其中的道理,三姑娘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太太滿心裡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
可見,即使是敢作敢當,作風鮮明的探春,也會因為現實而折腰。
但這樣的「折腰」並不損她俠義的本性。在後來的情節里,探春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嗎?
等到抄檢大觀園一事發生,邢王二夫人勾心鬥角之時,探春看到了這種行為對賈家嚴重深遠的影響,而按耐不住內心的悲憤。
先是頂撞王夫人,又掌摑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算是把兩人都得罪了。
當探春忿而出手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和我一樣大呼痛快。但對庶出的探春、還有一個不爭氣的母親與弟弟的探春來說,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所有這一切,探春能向誰說?還有誰能注意到探春心中的悲憤和無奈?
這一切,唯有賈母皆默默看在心裡。
或許,賈母怒斥王夫人的時候,賈母心中對這個孫女也會有所看法,但這一切都無損於賈母的疼愛孫女之心。
在協理榮國府時,探春所表現出來的才華和氣魄,不但王夫人滿意,更是得到了賈母的認同的。
所以,第71回賈母過生日,南安太妃來到賈府,賈母安排人覲見,在寶黛之外,唯有探春有此殊榮。或許,在賈母心裡對探春的安排,日後是不是嫁給南安郡王?
或許對探春來說,她能看出「這麼大一個家族,唯有內部先亂才會倒的」。邢王二夫人看不透這一點,還有誰能看透?
而賈母一貫以來在賈府的行事方式,或許就深得「和」字的精髓。
賈母的這一切,同樣也而在探春這個孫女的注視之中。
所以,即便中秋之夜,探春也「因近日家事著惱,無暇遊玩。」
此時的探春和賈母、祖孫兩人心情是一樣的,都充滿了對賈府未來的憂慮和感傷。
因此,甄家在中秋之夜被抄,讓賈母有了兔死狐悲之感。賈赦的混帳、賈政的平庸,想要大杯喝酒、做末世狂歡的賈母,還有誰懂她的良苦用心?
孫兒一輩,惟有探春懂她。
所以,賈母才說: 「只是三丫頭可憐見的,尚還等著」。
寥寥數字,短短的一句話里,飽含著幾多疼愛、幾多辛酸、更有多少和無奈?
這祖孫兩人,算是賈府唯二兩個看得深遠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