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0日,也就是46年前,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他生前,雖然他僅僅留下了4部半功夫片,但他這幾部電影至今依然有著巨大影響力;
如果你問,這幾十年來,誰的功夫片最難被超越?
也許你會說是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
這個問題各有各的看法,但我的答案,絕對是李小龍!
在影響力方面,幾十年來,功夫片中,能超越李小龍的,應該沒有了!
/1/
只有4部半功夫片,但足以轟動世界
功夫片其實一早就有了,比如40,50年代,就有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
在60年代初期,有邵氏電影的《獨臂刀》和《大醉俠》;
但最早在國際上有巨大影響力的,是李小龍的功夫片。
他的功夫片只有4部半,但足以轟動世界!
在票房上,他的功夫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1973年,他主演的《龍爭虎鬥》就在全球收穫了9000萬美元票房;
如果按現在的匯率換算,這部電影就至少等於現在票房超10億美元以上的大片,非常了不起;
這部電影當時在美國上映,引起了轟動,很多人是排著長隊去看這部電影的,非常受歡迎;
出生或者成長在60,70年代的很多外國名人,都因為李小龍的電影,而被他圈粉;
像《復聯》里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終結者》的主演施瓦辛格, 拳王阿里,《低俗小說》導演昆汀,還有NBA巨星詹姆斯, 科比等名人都是他的粉絲;
《低俗小說》的導演昆汀,還曾在自己的電影里用上了李小龍款的黃色連戰衣;
昆汀《殺死比爾》
他的電影在當時還引起了功夫熱,格鬥熱,非常多的武館興旺起來,因為當時很多人都想成為電影里的李小龍,因此拚命學各種格鬥術;
李小龍被稱為混合格鬥之父,除了是因為他的格鬥理念完善了混合格鬥;
更是因為他功夫片的巨大影響力,讓搏擊運動流行開來了;
/2/
憑藉他功夫片的影響力, 功夫片也崛起了
功夫片能夠快速變成一種在全世界流行的片種,李小龍的功夫片發揮了巨大作用;
因為他的功夫片影響力巨大,成功間接「推銷」了功夫片,打開了功夫片的市場;
後來成龍,李連杰能夠敲開好萊塢的大門,一定程度上,也是李小龍的功夫片為他們鋪好了一段路;
李小龍功夫片的成功,也帶動了華語功夫片的崛起,帶動了華語功夫片電影工業的崛起。
在李小龍成功之後,功夫片在華語電影工業受到很大重視,後來發展成為華語電影的「強項」之一,華語電影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武打電影人才;
有很多華人武術指導都受到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重用;
《黑客帝國)
比如在拍攝經典電影《黑客帝國》系列時,連好萊塢就請了「八爺」袁和平來做武術指導,因為他們知道華人的武術指導,在動作設計方面,是最頂尖的!
華語的功夫片後來能夠迅速發展,李小龍的功夫片功不可沒,可見他的功夫片影響力巨大!
在功夫片中,論影響力,目前可能也只有成龍的功夫片稍微有點資格能進入李小龍的級別。
除了具有巨大國際影響力,李小龍的功夫片,還奠定了現代功夫的風格,而且至今難以超越。
/1/
最早將功夫片拍得最「真實」
在李小龍的功夫片流行之前,當時主流的功夫片有兩種;
一種就是像《如來神掌》,比較玄幻的武俠功夫片;
另一種就是像《黃飛鴻》,看起來有點現代的功夫片;
但兩種功夫片的共同點,就是動作很假!
「吊威亞」,「動作高度配合」,所以這些功夫片里的動作非常「神」,非常假,比如會出現一掌擊倒幾個人的情況;
就算是後期的《獨臂刀》和《大醉俠》,場面雖然稍微真了點,但是依然動作很「假」,因為它們是模仿戲劇來拍的!
而李小龍的功夫片,是最早拍得最真實的!
後來的功夫片,也是受到李小龍的功夫片影響,打鬥動作也儘量求真。
李小龍的功夫片里,依然有「假」的痕跡;
但這不是李小龍的動作設計不行,而是因為怕「打死」人,不能完全真打,所以很多場景只是走程序,顯得假;
比如有時候在電影里,李小龍的拳頭還沒有打到人,人已經倒下了!
但李小龍的功夫片,是最早做到最真的,就算目前看來,也是最真的;
李小龍的功夫片里,只是演員的配合動作有點假,但電影中大部分動作是有「真材實料」的,所以看起來是最有實戰感!
比如在《猛龍過江》里,他打某個流氓的時候,真有點街頭打鬥的感覺,而且更像是高手打流氓;
其他功夫片只是注重好看,但在李小龍的功夫片里,更多時候像是在教人在不同情況,應該如果對付對手,在傳遞他的格鬥技巧;
比如,在《精武門》里,有個場景中,他完全被人控制住,但他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咬人」是最有效的方式!
李小龍功夫片里的動作,更是最真,最快,最有力量感,而且最狠的!
為什麼我認為李小龍的功夫片最難超越?
因為他的功夫片,看起來是真能打的;
在功夫片中,李小龍的動作是給人感覺是最真,最快,最有力量感,而且是最狠的;
比如在《猛龍過江》里,看他一腳把人踢飛的動作,你就會瞬間感到他力量的霸道 (這是真踢的,不是特效);
在《猛龍過江》另一個場景里,看他迅速打倒殺手的情節,你會意識到李小龍才是一個殺手!
因為他動作非常快,非常有力量,非常狠,仿佛隨隨便便就能把人的手腳扯開!據說拍電影的時候,為了讓李小龍的動作顯得「真」,經常要放慢!
現在功夫片,在動作設計方面,很少能達到李小龍的水平了;
成龍只能拍成功夫喜劇,比較娛樂化;甄子丹的電影像格鬥,但動作遠遠沒有李小龍那麼霸道;李連杰更多像套路表演;
唯一有點狠勁,就是泰國的托尼賈了;
但論動作設計的水平和效果,武打明星中,能比肩李小龍的,真的還沒出現。
同樣是在電影中一個打十幾個,李小龍的氣場遠遠是超過甄子丹的;
葉問
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功夫片,只是一堆武打演員;
而在李小龍的電影里,除了有一堆武打演員,更有一幫經常打架的群演,還有一群真實的武術家參演;
比如李小龍本人就是武術家了,在《猛龍過江》里,最後對決的那個反派——羅禮士,也是武術家;
從陣容上來說,目前根本沒有功夫片,是能夠超越李小龍的功夫片的!
/2/
精彩打鬥+為弱勢群體發聲,這種模式的功夫片,是由李小龍的電影發揚光大
李小龍的功夫片,當年在華語世界,那麼受歡迎,是有原因的;
因為除了精彩的打鬥,李小龍的功夫片更蘊含著一種精神,能夠觸動當時華人的心;
要理解李小龍的功夫片,一定要站在那個時代來看;
李小龍所處的那個時代是60,70年代,那個時代我們這個民族才勉強站了起來;
在大陸之外的華人,是沒有身份認同感的,因為不知道「何去何從」!
而更可怕的,是缺乏民族自信,飽受已開發國家的人歧視,因為當時我們的祖國並不強大;
現在有民族自信,沒什麼了不起的,因為祖國強大了;
但在那個時代,華人有民族自信是罕見的;
就像你開著奔馳見丈母娘,你要自信是非常簡單的;
但你開著五菱榮光,要自信,就要內心非常強大了;
而李小龍的功夫片,能給華人一種信心,一種感動;
比如李小龍在電影里為華人喊出了經典的一句:「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當時的華人看了,肯定會非常感動, 因為有人給他們發聲了;
而且從李小龍的功夫片里,能夠看到李小龍痛打外國人,那種感覺是多麼的爽!
李小龍的功夫片對於當時華人,或者對於世界的弱勢群體來說,就是一種信仰;
他的功夫片里,也傳遞著永不服輸,打不死的精神,對於華人來說,更包含了一種民族認同感;
精彩打鬥+為弱勢群體發聲,這就是李小龍功夫片的模式;
幾十年來,很多主流的功夫片,其實都是在模仿李小龍功夫片的這種模式;
比如李小龍當年拍了一部《精武門》,後來不知道出了多少部與它相關的電影;
但可以肯定的是,後來的很多部類似於《精武門》的電影,都依然無法超越李小龍的版本。
而且時代變了,他們沒有根據這個時代,來傳遞相應能引起共鳴的精神;
李小龍的功夫片奠定了現代功夫片的風格,但現在的功夫片依然沒有超越他的功夫片。
/3/
李小龍的功夫片,更是不斷追求進步,創新的
他的四部半功夫片,文戲方面是進步不大,幾乎都是為弱勢群體發聲,強調是弱者永不服輸;
但他的電影里對武打場景的設計,以及對武術理念的表達,卻是精益求精,一部比一部精彩;
像《死亡遊戲》里,居然想出設計一座塔,而塔內每層都有一個高手,通過每一層的決鬥,去展現不同的武器,不同的格鬥方式,以及對付不同對手的方法,非常有創意;
非常遺憾的是,他沒有拍完《死亡遊戲》,就已經逝世了;
如果當年由他完成整部《死亡遊戲》,這將又是一部經典之作;
現在的功夫片,都很少有他這種創新精神了,很多都是拍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完全沒進步。
現在都這個年代了,還繼續拍黃飛鴻,霍元甲,而且還是按當年的模式來拍;
我甚至感覺功夫片,一直在退步;
而且隨著港片的沒落,以及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開始慢慢退場,仿佛華語功夫片也在慢慢退場了!
總的來說,從這十幾年來看,在文戲上,有功夫片的文戲是可以超越李小龍的功夫片的,比如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但從整體來看,無論從影響力,還是動作元素,能達到李小龍的水平的功夫片真的不多,仿佛他的功夫片依然是最前衛的;
因此,在我看來,李小龍的功夫片才是最難被超越的!
這僅代表個人意見而已,不喜勿噴!
最後,致敬李小龍先生,因為他把功夫片拍得那麼極致!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