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再有比《我愛我家》更好看的國產情景喜劇了

2019-07-05     人間是劇場

作為中國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一出世就是巔峰,但也是絕唱,再無有超越者。

它的稀罕之處就在於平凡之中見驚奇,老賈一家的客廳仿佛疊映著中國大地上普通百姓的萬家燈火,讓人感到溫暖、真實和幽默,它已經超越了娛樂作品本身,而更像是一份對於上世紀90年代含著笑意的純樸記錄。

《我愛我家》一共120集,每集都由生活中的瑣事進入主題,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戰,家庭類的溫馨喜劇想要好看,不能憑藉跨越高山大海的磅礴,反而是要找到生活中被人忽視的涓涓淺流,從細微處刺入生活本身。這要求對於生活和時代有一種「超級敏感」的觀察和提煉能力。

在這一點上,編劇梁左以及王朔、英達都展露出了他們的特有才華,他們對於北京城有著親切和熟稔,那種帶著京腔兒的幽默、調侃,也是他們平日裡的說話方式,所以,他們能夠貼著老百姓的日子前行,而沒有現在一些影視劇中的虛偽。

在那個時代,中國正從偏於保守的生活形態中變得豐富和多元,外來的事物蓬勃興起,給這個古老的社會注入了新的疑惑、迷茫和驚喜,這種「對撞」令《我愛我家》生正逢時,比如,其中的「愚人節」那集,如果現在4月1日還是哄人吃塊包著肥皂的糖,或者騙人穿著短褲背心在寒風中等人,觀眾只會覺得俗套,但是在那個年代卻可以笑料布滿一整集,因為愚人節一度是外來的新事物。

在社會的新舊交替之中,人也會變成有故事的人,那過往的氣息放在新的語境下,會特別有趣。比如,韓影扮演的親家母來賈家的那一集,就把舊社會藝人的那種習氣展露無疑,只見她進門就是一個舞台范兒的亮相,端茶壺、抖摺扇、定睛環顧,然後看到了老賈同志,一個上步,「哎呀老局長!」同時,左手茶壺右手摺扇向後一遞,而宋丹丹扮演的和平則以專業手法眼疾手快地接了過去,韓影則快步上前同傅明同志握手。這一套動作短短十幾秒,卻真實、真切地把人物的性格展現出來,真是絕了。

而此後,這位舊社會藝人也依然在繼續自己那一套誇張、虛榮、挑剔的行事風格,沒文化但是愛閒聊,那一驚一乍的「哎,老局長」把傅明老爺子叫得心驚肉跳,而她操心的則是「柬埔寨大選,咱努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選上了沒有啊?」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沒有啊」「黨的十四大以後,一片大好吧,那京九鐵路一期工程完工了沒有啊?」「依您說,那鞏俐張藝謀能不能過到一塊啊?」 把皇城根底下的老百姓熱情又愛管閒事的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本集結尾的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姆門!姆門!姆門!姆門不說誰說?姆門不管誰管?」 笑噴了無數人,一度成為了流行語。

《我愛我家》的劇情就是那個時代的精微縮影,比如,賈志新與外國人換外匯會被他父親猜疑為出賣國家情報;而小學生賈圓圓時常背誦點兒瓊瑤阿姨的愛情金句,也可見港台文學當時在內地普遍流行的狀況。

而從韓影這樣一位嘉賓客串角色就能得了全場的叫好,也可見那時候演員對於生活是有真切認知的,他們的演技來源於生活的透徹滋養,換句話說,老一輩演員也是經歷過物質的低潮期,或是從普通家庭走出來的。

而現在的小鮮肉、小鮮花為什麼沒有演技?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生活,小時候就在溫室之中不沾地氣,長達後進了娛樂圈更是直奔名利,早已經沒有了一絲的純樸氣息。所以,如果沒有狗血劇情幫忙,現在的演員演不了家庭劇和職場劇,舉手投足都是錯誤,甚至連現在的青春校園劇都得靠墮胎、車禍、絕症來支撐,可見如今編劇創作力的枯竭,一群沒有人生經歷、沒有命運起伏的人在閉門造車,他們的創作不再是為了表達,而只是為了賺錢。相反,《我愛我家》要中的戲份則是以生活為謎底。

《我愛我家》中,每一位演員都是全身帶著戲,不用說大衝突的戲份,就拿一個宋丹丹演的和平卷頭髮的戲來說吧,她低著頭、斜著眼睛衝著鏡子,頭髮簾則有一半散亂地耷拉著,然後屋外面有人叫她,她就慌慌張張地「哎哎」地應著,手上動作加快,把一個髮捲給卷上,皮筋一繞一纏,這都是高度還原生活的細節;再比如,宋丹丹在沙發上簡單的盤腿的動作、織毛衣的動作,以及在家裡走路的姿勢跟普通人在家裡是一摸一樣的,絕對不是現在偶像明星那樣在家裡也是處處端著,讓人看著都累。

甚至和平的神情、五官一動就有戲,有她半張著嘴的、有撇著嘴的,有時怒目圓睜,有時候低眉順眼,在劇中可謂是處處靈感、戲精附體。有一集中,和平聽說圓圓出走了找不到後,立刻兩眼發直、似笑非笑的樣子,真實而又讓人忍俊不禁。

賈志國的扮演者楊立新也一樣,一件跨欄背心是那時候普通機關職員的標配,在家的地位也符合中國國情,一副妻管嚴的態勢,偶爾「乍翅」,和平一瞪眼,話語立刻只敢吐出去七分、收回來兩分。他在保守固執的老局長父親和古靈精怪的賈圓圓以及氣場強大的和平面前迂迴,以長子的身份維繫著這個大家庭的里里外外,成為許多觀眾心中的鄰家大哥。

別看這個大家庭一堆的糟心的事兒,誰誰都難免鬧騰幾集,但是,這部戲的傳遞出來的卻是善意和溫暖,有個細節,有一集,和平已經躺在床上睡覺了,這時候,傅明老爺子因為親家母賴著不走的事,想跟他們商量一下,於是敲門進了和平與志國的臥室,和平見公公進來,立刻暈暈乎乎地下地起身,搬好椅子、坐端正了,再跟公公說話,人雖未醒透,但禮數一點都不缺,透著北京人的規矩。

《我愛我家》雖是喜劇卻並不低俗,笑料來源於化學反應而不是製造包袱和梗,言語之間都是生活的智慧與幽默,讓人感覺到了一家人在一起有笑有淚的人間煙火氣息,那裡面是中國社會最為鮮活的氣息脈動。

現在,每當聽到《我愛我家》的主題曲,都會感慨萬千,那時的生活不免也有「一聲嘆息」候的人雖然看似古板,但是卻心地純良;那是一個讓人的心裡踏實、舒服的年代,人與人之間有超越金錢利益的慰藉,然而,如今社會的急速前行卻以失去良知與仁義為代價,物質和消費主義的盛行留給精神領域遍地垃圾,人們再也說不出暖心的俏皮話,再也沒有老街坊、老鄰居之間的噓寒關照,而隨著梁左的英年早逝、王朔的退隱江湖,一個針砭時弊、還原生活為主題的喜劇時代也永遠地落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OLjQWwB8g2yegNDkA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