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鹽。但是,食鹽攝入過多,引起血壓升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另外,長期吃鹽過多,還可以增加胃病、肥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曾刊載過一篇學術研究,提出中國人十大健康危險因素之一就是高鈉的攝入。從某種意義上說,減鹽就是為生命保駕護航,通過低鈉飲食來預防心腦血管病已經刻不容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自2016年提出「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專項行動以來,多數人都知道有意識的控制鹽的攝入,在今年第13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來臨之際,國家行動辦公室將9月的第3個星期(9月15日至21日)定為「減鹽周」,向公眾宣傳「915」(就要5克)的減鹽理念。
那麼,怎樣做才能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呢?
1. 烹飪時逐漸少放鹽,讓味蕾慢慢適應。人的重口味一旦形成,改變起來則非常困難,因此,對於重口味的高鹽人群,減鹽量應循序漸進,能讓其重口味在不知不覺中變淡。
2. 學會幾種減鹽技巧。
炒菜待快起鍋時放鹽;加入醋能讓菜品的味道更豐富一些。這些行為都可以減少鹽的攝入量;做菜最好不加雞精,因為5克雞精中也含2.5克鹽;燻肉、火腿、培根等加工速食肉類;辣條、雞腿、鴨脖等包裝即食滷味,都是含鈉量超標而你卻覺得「香」的食物。
3. 用調料、香料、大蒜和檸檬等調味品替代鹽,讓飯菜更美味。
醬料在製作的過程中已經加入了食用鹽,因此,在做菜時放了醬就要控制鹽的量了。也可用蔥姜蒜、辣椒或陳皮八角等香辛料來提味,減少鹽的使用。少外出就餐,逐步養成清淡口味,攝入鹽量自然就少了。
4. 購物前查看營養標籤,選擇低鹽食品,關注鈉含量。
很多 「隱形鹽」,比如麵包、餅乾和早餐麥片等,甚至連話梅、蜜餞乾果這些食物,含鈉量都遠遠高於你的想像。
Tips:如何將鈉含量換算成食鹽含量?
我們日常吃的食鹽是由氯化鈉組成的,其中鈉所占比例為40%左右,氯占60%左右,因此1g鈉可換算為2.5g鹽。將食品包裝上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乘以2.5,便可計算出其含鹽量。
新聞多看點
為攀枝花這所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打call!
今天上午,竹湖園附近路段一路塵土飛揚,到底發生了什麼?
攀枝花人生娃的「福利」來了,趕緊看!
廣告
編輯:何泓
審核:梁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9JkSW0BJleJMoPMN4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