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章子怡從影20周年作品展開幕,她在老公汪峰的陪同下出席,40歲容貌不輸20歲少女。
一直以來我是很欣賞章子怡。
章子怡在演員當中算是實力派了,她年輕時拍戲也是出了名的拚命。
在《十面埋伏》里,她就受了四次傷:
一次拍打戲時用力過猛,被竹棍擊中腦門當場打暈;
一次手臂摔傷,直接被送去了醫院;
一次拍橫劈叉導致韌帶永久性拉傷;
還有一次拍跳舞戲,吊了幾小時威壓,再一次把韌帶拉傷。
在拍《臥虎藏龍》時,章子怡受了三次傷:
在和楊紫瓊的對打戲裡,指甲蓋被武術替身打飛一大半;
在一場威亞戲裡,章子怡從城牆往下飛,幾乎整張臉都撞到了牆上,嚇壞了李安;
第三次是她吊鋼絲從高處往下飛時,頸椎受傷,動了不少手術,到現在也沒有治癒。
在拍《英雄》和《一代宗師》時,章子怡也是大小傷不斷,幾乎被剝掉了一層皮;
汪峰曾經在節目裡透露,章子怡因為拍戲留下了一身病痛,身體狀況並不樂觀。
章子怡說正是因為年輕時那種傾盡全力的心,那一股子勁兒,所以20年前的作品到了現在還有觀眾去回顧。
但在我看來,章子怡的成功可能不只是「努力」和「拚命」那麼簡單。
因為成功的必要條件並非努力,還關乎其他的要素。
01 努力至多幫你存活,不會幫你出類拔萃
演員王勁松曾經在上海電視節的論壇上,說自己拍戲時遇到一個年輕演員,連背個台詞都要沾沾自喜地求表揚:
「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台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台詞是什麼?背台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里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
是啊,演員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背台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
演員的台詞功底不僅在於背,還在於語調、輕重、情感、斷句和氣息等各種細節的拿捏,不花功夫練是不行的。
現在許多年輕演員動不動就用替身、摳圖,就連背個台詞也要求表揚,演技更是沒有經過打磨和鍛鍊。
一旦被觀眾批評演技不好,他們的粉絲立刻會跑出來說:「你們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努力。」
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演得好就是好,演得不好就是不好。
這麼說雖然很殘忍,但現實就是,努力對於演技好的演員來說是加分,對於演技不好的演員來說只是本分。
因為一個演員的本分,就是把戲演好。
演戲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身邊總有些特別「努力」工作的人,本來我並不喜歡夸一個人「努力」,因為勤奮和努力本來就是一個職場人最基本的素養,並不值得嘉獎。
我見過許多工作完成得不好的員工,他們確實都挺努力的,但這並不能因此成為他們留下來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可取代性非常高,比他們優秀和努力的人太多了。
任何行業,努力至多幫你存活,不會幫你出類拔萃。
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把工作做好。
所以,「xx當年超努力,所以他成功」本身就是一碗毒雞湯,努力只是成功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02 「少接爛片,做個好演員」
上周,楊冪粉絲聯合抗議嘉行——也就是楊冪的經紀公司。
他們不僅在線上抗議,還在楊冪的活動現場拉起了橫幅,原因是楊冪接了許多嘉行自製劇,但這些自製劇大多都是爛片,粗製濫造。
粉絲認為這些劇給楊冪造成了「爛片女王」的形象,他們希望楊冪能「少接爛片,做個好演員。」
楊冪今年33歲,她出道至今已經拍過了80多部戲,而40歲的章子怡一共也就拍過30多部作品。
雖然不斷地拍戲可以讓楊冪霸占住市場,但這樣高強度的拍戲卻讓她的演技幾乎沒有突破的空間。
《紅樓夢》《大明宮詞》的導演李玉紅曾經這麼評價楊冪的演技:
楊冪作為童星,從小就對演戲習以為常,再加上拍過無數的戲,她的表演已經成了一種下意識的程序化套路,一顰一笑都是不過腦的。
這就是成功的另一個假象:能力陷阱。
我們越擅長做某件事情,就會越樂意去做這件事,於是我們就會一直去做這件事,最終我們就會陷入一種能力陷阱——只會做我們擅長的事情,但在其他方面卻無法突破。
03 突破自我
無論在什麼領域,要想獲得好的發展,都要記住兩點:極致和突破。
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做到極致,還是只是做到了差不多就算完成了?
雷軍對極致的定義是:做到自己能力極限,數量級是對手的10倍;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
《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的餃子,他的極致精神很好詮釋了什麼叫: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
餃子用半年寫出了電影的劇本,之後又反覆打磨,花兩年時間寫了66版才終於確定;
而動畫的製作又花了三年,製作人員超過了1600名,特效團隊找了20多家;
一個「申公豹變身」的五秒特效,餃子就死磕了幾個月,「江山社稷圖中四個人搶筆」的畫面草圖就做了2個月,總耗時4個月。
就連小哪吒的人物形象設計也改了100多稿才最終敲定。
當你發現自己很擅長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問問自己有沒有陷入能力陷阱?
是不是一直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卻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
同一件事情做久了,同一個職位坐久了,一定要學會去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突破個人局限性,不要被自己的專長限制了能力。
所以,做到極致,突破,然後保持堅韌,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過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