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考研錄取
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的報考人數超過了2萬人,增幅超過40%。
復旦大學報考人數接近4.5萬人,增長幅度也很大。
南開大學報考人數超過2.3萬人,增幅為18.6%,再一次創歷史新高。
報考北京的人數約46萬,比2019年增加了6萬人,增幅達到18.7%。
如果由2019年的考研人數增幅21.8%來計算,即使保持增幅不變,2020年的考研人數也將會超過350萬。
冷絲看到這一系列數據,也有一些「心驚肉跳」的感覺!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本科學歷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這就促使大學本科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進入更高層次的學府,力爭成為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
的確,在就業壓力和人才競爭的雙重因素驅動下,考研成為了本科生的必經之路和謀求發展的必要手段。
「考研熱」已經成為擺在高校面前最常見的現象。
競爭壓力無疑是很大的,考研學子的心理壓力如何?
很多高校學工辦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從心理焦慮程度上來看,女性考研者的心理焦慮程度明顯高於男性考研者;從心理健康程度上來看,男性考研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明顯高於女性考研者。
男生的性格沉著冷靜,更加理性,自我情緒控制力較強,而女生天生感性,情緒控制力較弱,遇到事情和緊張的環境容易慌張。
現在社會就業競爭中明顯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這些都是影響考研女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
同時,很多高校的學工辦調查證明:理工科生與文藝科學生在諸多心理健康項目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得分上來看,理工科學生在考研中壓力更重,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
冷絲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一現象,這可能與知識結構對性格的培養有關。
一般而言,知識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文藝類學生個性相對於理工科的考研大學生更較為活躍,在人際關係上更為靈活,變通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疏導壓力,有效調節消極情緒,在人際互動中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考研學子面臨的心理壓力不外乎焦慮、急切、擔憂等,並由此產生的恐慌、睡眠不好等等結果。
那麼,作為高校的管理者,又該如何應對考研學子的各種心理壓力?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職業規劃,在畢業的前一年,隨波逐流加入了考研大軍。所以,考研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應激性事件,在考研複習後期,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主要的外在表現就是抑鬱、煩躁、焦慮等心理不健康的現象。
冷絲建議,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了解每一名考研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疏導不適情感,正確宣洩情緒,增強考研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和扭轉不良心理對學生考研的影響。
高校主管學生工作的教師要認真觀察考研學子的考研行為,及時了解他們的考研動機,時時掌握他們的考研進展情況,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來分析考研對人生髮展的意義,幫助學生判斷考研是否適合個人的長遠發展前景,積極地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考研,提高他們對考研的理性認識,幫助他們用科學的方法來審視個人選擇的價值。
冷絲還認為,比較重要的是,高校管理者應當針對不同學生的考研動機來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幫助大學生扭轉不成熟的考研動機,轉變不成熟的考研心態,幫助他們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健康成才和科學發展的合理化道路,從而更加完善推動高校的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