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冒名他人上大學,如今的結局尷尬了

2019-11-23     貴州長安網

「他一方面把這個(學籍和身份)賣給我了,但之後他又自己去用了。」2019年近日,談到被自己冒名頂替的張某飛,馬某銘反而抱怨,張某飛的做法,害自己「白白讀了四年書」。

2005年,高考411分的河南商丘考生馬某銘,拿著河南漯河考生張某飛的錄取通知書等,冒名到河南師範大學讀書,張某飛當時的高考成績是552分。隨後兩年,張某飛以自己的身份連續兩年參加高考,並於2007年被湖南中醫藥大學錄取。


最終,真假張某飛均順利畢業。真張某飛後來還完成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業。


近日,馬某銘被舉報了。河南師範大學調查此事的專項工作組告訴澎湃新聞,在確定冒名頂替屬實後,學校立即啟動有關程序,撤銷假張某飛的學籍和學歷學位。

對比"張某飛"河南師範大學和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籍的畢業照片,明顯非同一人。

真張某飛的父親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他們沒有賣學籍,當年「東西(錄取通知書等)丟了」。他們已就馬某銘冒名張某飛在銀行借款並致張某飛出現信用污點,採取法律手段,「我們不認識馬某銘,只能先起訴銀行」。


此事留下諸多疑問:馬某銘如何買到學籍並能輕鬆冒名頂替?為何張某飛能再次參加高考?張某飛再次考入其他高校時,冒名者為何仍未被發現?

馬某銘表示,學籍是買的,自己絕對沒說假話。張某飛父親否認,稱當年錄取通知書等丟了。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視頻拍攝 視頻剪輯 吳佳穎(02:26)

多名教育系統工作者告訴澎湃新聞,多年以前,確有高考替考、學籍買賣現象,但隨著高招制度越來越嚴密、系統越來越先進,加上替考入刑、戶籍整治等,再沒見過這種事。

冒名頂替的馬某銘

冒名者和被冒名者曾同時上大學

2019年4月,劉哲(化名)通過網上發帖、向河南師範大學發郵件的方式,匿名舉報馬某銘冒名頂替張某飛一事。隨後,學校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校內外調查。


劉哲稱,之所以舉報,是因與馬某銘有矛盾。


他說,學信網顯示,1988年5月出生的張某飛,有4個學籍:2005年9月,入讀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學制4年)。2007年9月,入讀湖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制5年)。2012年9月,被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腫瘤學錄取(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2015年9月,留校讀博(學制3年)。


仔細對比張某飛河南師範大學和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籍的畢業照片,並非同一人。前者穿著翻領毛衣,膚色白,髮型、氣質新潮。後者膚色黑,戴眼鏡,顯得憨厚。對比後者與四川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籍的畢業照片,則像同一人。


10月31日,劉哲對澎湃新聞說,2017年,他懷疑河南師範大學的「張某飛」系冒名頂替,他進入假張某飛的qq空間,發現其好友曾評論留言「某銘說的言之有理」。最終,他發現,假張某飛真名為馬某銘。


此後,劉哲一方面匿名給真張某飛發郵件、QQ消息,透露其被馬某銘冒名頂替,後者利用其身份刷爆多張信用卡被銀行列入黑名單等。另一方面,他匿名給馬某銘妻子發郵件,模仿真張某飛的口吻罵馬某銘,「套一些冒名頂替的情況。」


劉哲提供的郵件顯示,真張某飛最初對其提醒表示感謝,稱「大恩無以為報」,後來卻詢問「我想知道你到底是誰?做這事出於何目的?」而馬某銘妻子回郵件說,自己已和馬某銘離婚,「你們一個願賣、一個願買」,「不要再來找我」。


澎湃新聞聯繫到了假張某飛的大學同學許少華(化名)。其介紹,在學校時,他沒懷疑過。現在想來,異常就是新生入學時,假張某飛是軍訓開始一半才報到的。「當時,他穿著休閒西裝,一看就是城裡的」。開學後,許少華曾無意瞥到假張某飛的圖書證,圖書證上的照片是高考照片,「感覺和他不太像,圖書證上的照片看起來比較土,臉上還有痘。」


許少華說,在宿舍里,假張某飛年齡最小,被稱為「老九」。除有時掛科、愛吸煙外,並未表現出什麼異常。「他媽來看他,也是喊他『張某飛』。」

馬某銘畢業的柘城高中

被冒名者否認賣學籍,稱當年錄取通知書丟了

馬某銘是河南商丘市柘城縣人,2005年畢業於柘城高中。張某飛是河南漯河市源匯區某村人,2005年畢業於郾城一高(現漯河四高)。地圖顯示,兩地相距約150公里。


11月16日,河南師範大學專項調查組向澎湃新聞介紹,2005年,馬某銘和張某飛的高考成績分別是411分和552分。澎湃新聞通過陽光高考網查詢到,當年,河南省文、理科高職高專一批分數線為437分、436分,本科二批分數線為522分、523分。


馬某銘的成績,比高職高專一批分數線還低二三十分。


馬某銘拒絕見澎湃新聞記者,10月31日,他在電話中對澎湃新聞承認,學籍和身份是買來的,沒想到的是,張某飛後來用這個身份參加高考並讀書,害他「白白讀了四年書」。


馬某銘對澎湃新聞說,學籍買賣有中間人。工作數年後,因為感覺找不到好工作,他曾想考研,被報名的學校公告學籍學歷不匹配。一查,發現真張某飛已經在讀研。


對於具體怎麼買學籍、中間人是誰、多少錢等,馬某銘稱他一概不知。「反正不是偷的,也不是盜的。」馬某銘說,當時都沒有接觸過這種事,「就是想要緊急上學面臨的選擇」。


馬某銘承認,其母親在柘城縣某醫院任中層幹部,父親曾在銀行系統工作。澎湃新聞多次致電其母親,電話無人接聽。馬某銘說,父母年紀大了,不希望打擾他們。


與馬某銘相比,張某飛算是個「學霸」。多名村民告訴澎湃新聞,張某飛現是家中獨子, 「腦子不錯,也勤奮」。


張某飛的大伯說,弟弟(張某飛的父親)雖然學歷不高,但在建築工地做技術員,20多年來一直在鄭州。近些年地也給別人種了,基本過年才回來。


澎湃新聞現場看到,張某飛家的兩層樓大門緊鎖。


張某飛的大伯認為,弟弟家經濟條件不錯,不缺(賣學籍)那幾個錢。


「我就一個孩子,不可能讓他咋的(賣學籍和身份)。」11月13日,張某飛的父親對澎湃新聞說,當年,張某飛的「東西(錄取通知書等)丟了」。


澎湃新聞給張某飛發郵件,未獲回復。通過其父親、堂兄弟轉達採訪要求,也未獲回復。


河南師範大學專項調查組介紹,經與張某飛談話,張某飛說他不認識馬某銘,對自己被頂替上大學不知情,只是「從2016年2月開始,不斷接到一些銀行的催款電話」,發現自己學信網多了一個別人的信息,才意識到「可能就是冒名頂替」或「自己的信息被盜用了」。

張某飛應屆畢業的學校漯河四高

冒名者畢業後人生失意,反生抱怨

馬某銘說,得知張某飛仍在用原來的身份,很鬱悶,就想找買賣學籍時的中間人。


馬某銘打比方說,就像現在買賣東西,「肯定他們有這個圈子散布這個信息,我們接到消息(才買的)。」不過,他說,買賣學籍畢竟不正當,「你不可能問人家是哪裡人,人家也不會說,是吧」。因時間太久,最終,他沒找到中間人。


馬某銘稱,後來,其父親還找到張某飛老家,見到張某飛的父親,對方卻稱對學籍買賣不知情。對此,張某飛的父親說,他不認識,也從沒見過馬某銘及其父親。


在馬某銘看來,張某飛後來自己又考了大學,導致他最好的年紀讀了幾年書,卻用不上,自己「才是受害者」。


事實似乎並非完全如此。


假張某飛的大學同學許少華(化名)說,畢業後,馬某銘以張某飛的身份,進入某銀行工作。對此,馬某銘說,只是在銀行的外包公司。


許少華說,當時,馬某銘工資能拿到五六千,工資在同學中很不錯。


畢業數年後,馬某銘從銀行離職,開始做生意。許少華稱,馬某銘的生意涉及賣Pos機、做信貸、倒二手車,但生意並不順利,賠了很多錢。馬某銘用張某飛的身份辦了許多信用卡。


馬某銘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做生意欠下一百多萬債務,還了一些,還有很多。用張某飛身份從銀行借的20多萬,基本都結清了,「剩一點也不多了,也就是兩三萬塊」。


馬某銘曾一直懷疑,舉報人劉哲就是真張某飛,在網上發帖,給其前妻發郵件罵他,目的是逼他去還信用卡。他曾嘗試添加張某飛的QQ,但未獲回復。「他為什麼不敢找我?」


馬某銘說,因在鄭州混不下去,他已回到老家。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馬某銘名下有兩家公司。成立於2013年3月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某通訊器材店,狀態為「存續」。成立於2014年6月、註冊資本100萬的鄭州某貿易有限公司,狀態為「吊銷、未註銷」,且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全部是因為上學的事引起的。」馬某銘如今反而抱怨,當時,自己就算考不上很好的大學,找個大專讀,然後在老家找個工作,也餓不死,也不會產生後面這麼多事,也不會做生意被騙。


據河南師範大學專項調查組介紹,2006年,已冒名頂替張某飛就讀河南師範大學的馬某銘,在柘城縣再次參加高考。不過,因為作弊,其考試成績為0分。


冒名者學位將被取消,當年為何能通過入學審核?

和馬某銘相比,張某飛的人生,顯得很勵志。


據河南師範大學專項調查組介紹,2005年,張某飛在漯河四高復讀,2006年高考582分,未被錄取。後到漯河五高再次復讀,2007年高考599分,被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錄取。後考入四川大學腫瘤學專業讀研讀博。目前,在成都一家醫院工作。


算下來,張某飛高中、大學共讀書16年。


張某飛的父親告訴澎湃新聞,因被馬某銘冒用身份造成信用污點,張某飛買房也無法貸款,他們已經採取法律措施,「我們不認識馬某銘,只能先起訴銀行。」


馬某銘說,他曾嘗試聯繫張某飛,卻未果。


對此,張某飛的父親說,「他(馬某銘)咋可以隨隨便便就上學去,你們應該去調查他……你問他的檔案、身份證哪裡來的?河南師範大學怎麼錄取他的?」


河南師範大學專項工作組表示,在確定冒名頂替屬實後,學校立即啟動有關程序,學校辦公會決定撤銷生命科學學院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張某飛」的學籍和學歷學位,並上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目前正在審核過程中。


河南師範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介紹,馬某銘採取緩報到的方式,躲過新生入學資格審查。


對此,馬某銘說,緩報到並非刻意,而是當時確定買張某飛學籍時,已經開學。他表示,自己沒換過檔案照片。「照片怎麼可能換呢?」

據河南某高校招辦工作人員介紹,按慣例,新生資格複查多是校院成立兩級領導小組,學院一般副書記牽頭,輔導員具體實施。「比如說照片六對照,包括報到照片、高考報名照片,身份證照片等。還有檔案核查。比如,體檢信息跟高考報名信息,高矮胖瘦,太懸殊了肯定不行。這都是重要的核查手段,這一系列都有很詳細規定。」


對真張某飛後來連續兩年順利參加高考,河南某縣招辦主任感到驚奇。其介紹,早些年,確有學籍買賣現象。多是有學生剛好想復讀考更好的學校,有人鼓動就賣了,也有可能是給親戚家孩子用。不過被頂替者再高考,都要換個身份。那時,戶籍管理還不嚴格。


多名教育系統工作者則表示,現在,高招系統非常先進,而且對接公安、學信網等資料庫,有問題系統就會預警。此外,加上替考入刑、戶籍整治,再沒見過替考、學籍買賣。


「現在,你辦個身份證,都有指紋等信息,怎麼冒名頂替?」有縣招辦工作人員建議,雖說冒名頂替讀大學已基本不可能,但目前高校新生資格複查,仍可引進一些更先進手段。


「本身這都是一個不道德的事,我也嘗到這種後果。」馬某銘說, 「付出(代價)很大很大,可能就是一輩子。」

來源:澎湃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vAHlm4BMH2_cNUg0O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