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創辦兩家世界500強,稻盛和夫畢生不忘:作為人,何謂正確

2019-07-09     壹號富豪

我一口氣看了稻盛和夫的三本書,《干法》、《活力》以及《敬天愛人》,愛不釋手。

這位快90歲的老人,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在書中講述的內容多數和經營有關。然而,這裡的經營,卻並不僅僅只針對工作,人生何嘗不也需要經營呢!

稻盛和夫在書中講述的道理都是非常淺顯明白的,比如要謙虛、不要驕傲,每天自我反省,對生命感恩。這些話語我們從小聽到大,但真正要做到,卻絕非易事。知易行難,一時做到很容易,難的是一世都在這樣做。

看完書的第二天,我把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和「12條經營原則」寫在了辦公室的桌子上,以期每天上班時能夠重溫一遍。

我把這些內容也摘錄如下:

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2、要謙虛,不要驕傲;

3、每天自我反省;

4、對生命感恩;

5、積善行,思利他;

6、摒棄感性帶來的煩惱。


12條經營原則第一條 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第二條 設定具體的目標;第三條 胸懷強烈的願望;第四條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第五條 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第六條 定價及經營;第七條 經營取決于堅定的意志;第八條 燃起鬥志;第九條 拿出勇氣做事;第十條 不斷從事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第十一條 以體恤之心誠實處事;第十二條 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正如剛剛所說,這些內容非常淺顯,就像我們小時候上課經常會背孔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但真正做到「三省吾身」的人少之又少。這些簡單的道理,能夠做到每天身體力行,便是聖人。

稻盛和夫這些處事和經營的原則,很多是從自己內心出發去感受和判斷的,比如「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一條要如何體現?我最近看的很多企業家的書籍,都有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點:大家都是每天從很早就開始工作到深夜甚至午夜,沒有假期,沒有娛樂,只有工作。這大概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吧。

同樣作為鹿兒島人,稻盛和夫和他的老鄉西鄉隆盛一樣,對王陽明的心學很崇拜,也很有研究。稻盛和夫提出「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就像陽明先生一直倡導的「致良知」一樣,只有知道「何謂正確」,然後按照「正確」的行為去做,才能「知行合一」。

稻盛和夫的經歷非常傳奇。他出生於日本帝國主義強盛的時期,大學畢業之後日本正在經歷二戰的失敗,正走在經濟復甦的路上。稻盛和夫從鹿兒島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到一家陶瓷企業工作,但是這家公司卻瀕臨倒閉,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當時和稻盛和夫一起被招進來的大學生,幾乎都跳槽去了其他企業,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

他也想過跳槽,但最終堅持下來了。他通過一邊工作一邊研發,甚至帶著鍋碗瓢盆住進了實驗室,最終成功合成了新型高性能陶瓷材料,這是日本首次。後來,也正是依靠這項技術,稻盛和夫成立了京瓷,並將京瓷發展成為一家年銷售額達到1.5兆日元的綜合型企業。

在其人生中,還有兩個企業和他息息相關。一家是他在50歲時創辦的KDDI,打破了日本電信巨頭NNT的壟斷,成為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和京瓷一起位列世界500強。還有一家是日本航空公司,在其面臨破產的時候,時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聘請稻盛和夫擔任董事長,在他的努力下,日本航空第二年就走出危機,並且實現行業利潤第一。

京瓷、KDDI、日本航空,哪怕是其中一家企業的成功經營,都能讓稻盛和夫名留青史,何況這三家都是在他的經營之下,可想而知其經營能力神乎其技。但是我們看稻盛和夫在書中講述的內容,又是何其簡單!

偉大的企業家都有很多共同點,我看任正非和稻盛和夫,前者是通過做代理起家,然後開始自主研發產品,最後將華為帶進了世界500強,後者是從製作陶瓷開始,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最終實現了集團帝國的建立。也就是,只要抓住一個小小的機會,持之以恆,時刻創新,適應社會,勢必也是能夠成就一些事情的吧。

稻盛和夫的書中,還有一個簡單的道理,我以前在大學裡也經常喜歡和師弟師妹們講:如果沒有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那就儘量喜歡上目前手上做的事。在稻盛和夫的書里,這個道理是這樣描述的: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絕大部分人,都不能從事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既然如此,如何與工作相處?唯有喜歡。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是稻盛和夫工作觀乃至人生觀的方程式。能力是天生的,有人天生能力強,有人天生能力不足。但是,這個因素不足以決定人生·工作的結果,還有熱情和思維方式。熱情是每個人可以在後天做到的,熱情高,可以彌補能力不足;熱情不高,也能拖能力的後腿。

而思維方式,稻盛和夫說,不言辛勞,願他人好,願為大家的幸福而努力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相符,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負。

所以,綜合稻盛和夫的解讀,在現有的能力基礎上,保持足夠的熱情,擁有正的「思維方式」,便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人生·工作的結果。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d82UG0BJleJMoPMat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