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拍攝美女的糖水片時,我們往往喜歡大光圈背景虛化的。
但是拍攝風景的時候,我們往往要遠近都清晰。簡單說,咱們要一個大景深。
上節課講了景深的一些問題以及背景虛化的方法:如何實現背景虛化?
那麼想要大範圍的景深,我們還是要控制光圈、焦距以及對焦距離。
背景虛化的時候,我們要光圈大、焦距長,然後對焦近。
現在不要虛化,要清晰,我們就要光圈小——拍風光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這樣。焦距短——拍風光也確實多用廣角。同時對焦遠,越遠越好——但真的嗎?
其實不是的。當我們對焦距離變遠了,景深確實一直在擴大,但是對焦到了某個地方,正好後景深範圍到了無窮遠,對焦距離再遠,景深範圍會開始縮小——因為後景深到頭了,而前景深會因為對焦點的變遠,繼續變遠。
繞暈了?挺抽象的,別急,我們先記住結論:
針對每個固定的光圈和焦距組合,都有那麼一個對焦距離,當你對這裡對焦的時候,你會獲得理論上最大的景深範圍。這叫超焦距攝影。
下面咱們詳細說說怎麼實現超焦距。
如何實現超焦距?
首先我們所有的說法都是在某個固定的光圈和固定的焦距作為前提的。
因為:任何一個光圈和焦距的組合都有一個對應的超焦距。
當你對焦在這個超焦距上時,能夠得到在這個光圈和焦距組合下的最大景深範圍。
如果你覺得超焦距了但這個景深範圍還是小,那麼縮小光圈或者讓焦距變短。
而我現在要講的就是,比如你拍風景,已經明確用了小光圈和廣角鏡之後(景深範圍夠大了),如何找到超焦距,達到在當前光圈和焦距下最大的景深範圍。
OK,我們開始,記得啊,全程光圈焦距不變,變的只有對焦距離。
先普及基礎知識
請看下圖。
圖例:紅色對為焦點,橙色為前景深範圍邊界,藍色為後景深範圍邊界。
紅色—橙色之間為前景深。紅色—藍色之間為後景深。
對於基礎我們要懂的以下幾件事:
1、隨著對焦點往遠去,前景深和後景深範圍都在加大。對焦距離遠,景深範圍大。
對焦點(紅點),從近到遠,景深範圍在擴大(橙點到紅點的距離在擴大,藍點到紅點的距離也在擴大)。
2、儘管隨著焦點遠去,前景深範圍不斷擴大,但是擴大的速度趕不上往後退的速度。所以隨著焦點遠去,前景深邊界也在逐漸遠去。
隨著對焦點(紅點)越來越遠,前景深邊界(橙點)也在後退。紅色的對焦點在遠去,橙色的前景深邊界也在遠去。
3、後景深變化更快。
早晚後景深邊界(藍點)會退到無窮遠的地方。
好,基於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我要最大景深範圍就是後景深邊界(藍點)恰好達到無窮遠時。因為:
後景深邊界達到無窮遠,整個景深的大小就是無窮大。自然要比沒達到無窮遠時要大。
如果在後邊界達到無窮遠後,對焦點繼續變遠,後景深不會更大——因為已經無窮遠了。但是前景深邊緣會繼續往遠走,整個景深範圍反而小了。
所以,後景深邊界(藍點)恰好達到無窮遠時,景深範圍最大,此時對焦點(紅點)處在的位置就是超焦距。
好了,再不明白就真沒辦法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
超焦距怎麼找?
我們再看一張圖。
在這張圖中,我們看到最左面,對焦在哆啦A夢上的時候,如果後景深邊界正好在樹的位置時。哆啦A夢是清晰的,樹也是清晰的。
然後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當我們對焦在樹上的時候(中間的圖),哆啦A夢也是清晰的,因為恰好前景深邊界在哆啦A夢上!
簡單地說當對焦在A點時,B點是後景深邊界。那麼對焦在B點是,A點就是前景深邊界。
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對焦在哆啦A夢時,樹是後景深邊界,那麼對焦在樹時,哆啦A夢就是前景深邊界。
這樣一來,如果我們對焦在超焦距時,後景深邊界正好是無窮遠,那麼我們對無窮遠對焦,前景深邊界豈不就是超焦距?
對啊!就這麼簡單啊!
你看圖中,右邊的那個圖。我們對焦在無窮遠時(紅點),前景深邊界恰好在樹上(橙點)。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樹就是超焦距嘛,我們對焦在樹上的時候(中間圖),後景深邊界恰好就是無窮遠了。此時此刻,我們得到了該光圈和焦距組合時的最大景深範圍。
歐耶!
接下來問題又來了。
怎麼無窮遠對焦?
首先建議大家換成手動對焦,然後呢找到對焦環。
如果是定焦鏡頭,唯一的那個能擰的就是對焦環。
如果是變焦鏡頭,沒有焦距刻度的那個就是對焦環。
然後尼康那麼擰,佳能這麼擰。具體看上圖。
擰到頭,然後往回再稍稍微微擰一點。
稍微擰一點?對,如果您的鏡頭有測距窗的話。
尼康用戶將無窮遠的標示∞(倒著的8)的中間對著鏡頭上的刻度線。
佳能用戶將無窮遠的標識∞旁邊的L型刻度對著鏡頭上的刻度線。
如上圖所示。
就可以了。
然後您用對焦在無窮遠上的鏡頭拍一張,看看離您最近的清晰的東西是什麼(前景深邊界在哪),然後您對著這裡對焦就行了,這就是超焦距。
如果您的鏡頭沒有測距窗。那您就擰到頭,然後稍稍微微往回擰一點就行了。擰一點是多少?呵呵,我哪知道!都是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