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要個沒出息的孩子」,農村大媽苦心勸誡,戳穿育兒真相

2020-08-15     育兒小青

原標題:「我寧願要個沒出息的孩子」,農村大媽苦心勸誡,戳穿育兒真相

幾乎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家孩子優秀的,這樣不僅能光耀門楣,而且也能讓孩子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但是,孩子真有出息了之後,家長真的會打從心裡的高興嗎?

「我寧願要個沒出息的孩子」,農村大媽這麼說,為什麼?

王大媽和丈夫只生了一個兒子,自然,兩口子就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兒子的身上,拼了命的也要將兒子養成一個優秀的人。

孩子也是個爭氣的,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高考之後,順利地考上了重點大學,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王大媽養出了這麼一個有用的兒子,村裡村外的都在誇讚。

然而兒子大學畢業之後,留在了大城市裡上班,雖然工作不錯、工資也很可觀,但時間長了,王大媽卻高興不起來了。

雖然兒子有出息了,也常常寄好東西給老兩口,夫妻倆的生活條件更是上升了很多個檔次,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年回不了家裡幾次。慢慢的,王大媽心態就變了,相較於不缺錢的生活,她更希望兒子能陪在自己的身邊,要不然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也沒有滋味。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兒子陪伴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王大媽常常感慨:「早知如此,寧願要個沒出息的孩子了,」令人心疼。

孩子離開父母獨自打拚,已成常態

不比幾十年前,如今發展的機會多了,壓力也大了,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很多孩子都會選擇離開老家、離開父母的身邊,獨自去外面的世界打拚,這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就比如上學的孩子,上大學一般在外地,找工作一般還是在外地,總不能為了離家近一點而選擇自己不適合也不喜歡的工作吧?那麼辛苦讀書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所以,因為這種情況,造成父母獨自留守在家,成為「空巢老人」,也是無奈之舉。作為家長,需要多體諒、包容孩子一點。

孩子在外打拚,也要記得家中的父母

畢竟是父母辛辛苦苦將子女養育成人,孩子成才,父母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即使因為學習、工作的關係,而被迫離開父母身邊,子女也要記得家中的父母,並且儘可能地多照顧他們的情緒。

1、抽時間回家看看

在外工作,也是有周末和法定節假日的,不可能一個星期七天都在上班,更不可能一個月每天都在上班。既然有放假的時間,那就有回家看看的機會。

很多人會選擇在放假的時候出門旅遊,放鬆心情,其實,相較於旅遊,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意義更大,不是嗎?孝順父母,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

2、手機、網絡聯絡

實在回不去,跟父母打打電話,視視頻也是可以的,讓父母看看你的現狀,聽聽你的近況,也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這也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3、保障父母基本的物質生活

不在父母身邊,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不讓他們為難。就像父母全心全意養育孩子長大一般,作為子女,有了賺錢養家的本事,就要及時回饋父母。

孩子有出息和父母空巢,有沒有絕對的衝突?

空巢老人的確不好當,但是造成空巢老人的原因卻有很多,孩子外出打拚,孩子有出息,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因素,算不上絕對的衝突。

首先,如果孩子有能力,或者願意,可以將父母帶在身邊,這樣父母也就不至於淪為空巢老人了。就比如那個背瘋娘上大學的劉秀祥,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再者,即使孩子沒有經常在身邊,父母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啊,人這一生,主要還是要為自己而活,而不是全部為孩子而活,不是嗎?

父母可以跳跳廣場舞,學習一些新知識、新玩意,也可以多和同齡的姐妹說說話、聊聊天,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_AQ83MBd8y1i3sJFD_v.html